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高級督察任婉彤昨日拆解「假冒客服」慣常手法:騙徒首先會以電話聯絡市民,訛稱對方有訂用公司的產品或者服務,例如網上保險、直播功能或「VIP」會籍,並稱受害人若不取消即代表默認繼續使用,但需要支付數以萬元計的服務費用。
冒「金管局」騙取市民信任
當受害人表示未有申請相關服務及要求取消時,騙徒會假扮協助受害人,將電話轉駁至另外一個假冒官方或權威性機構員工,例如「金管局」或「銀聯中心」等,以便進一步行騙。
假冒官方機構員工的騙徒會指示受害人登入由騙徒製作的假網站,令受害人確信以為正在聯絡相關機構後,再指示受害人按在線客服連結,另一名騙徒會假扮在線客服與受害人以文字溝通,指受害人如想取消服務,就需要將一筆保證金匯到指定本地銀行戶口,同時要求提供其名下戶口結餘,然後以擔心扣錯賬或多扣金額為由,再要求受害人先將戶口全部結餘轉賬到傀儡戶口,並保證在完成取消服務手續後,會將全數金額轉賬回受害人的戶口,但最終受害人所轉賬的款項一去不返。
任婉彤強調,騙徒手法層出不窮,除利用傳統電話通訊犯案外,近日有騙徒冒充客服向市民發送SMS短訊行騙,甚至假冒微信或TikTok客服,而下一次可能會假扮其他公司的客服。
她提醒市民,如果有人要求轉賬時,一定要非常小心;若有人分享網址瀏覽所謂官方機構網站,市民一定要向官方機構核實清楚;如果有人要求提供銀行賬戶資料,市民一定要採取「零信任」的態度;切勿下載來歷不明的手機應用程式或檔案,以免誤中木馬程式被騙徒控制手機。市民如有任何懷疑,可致電警方防騙易熱線18222,以及下載「防騙視伏App」,評估詐騙及網絡安全風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