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茵 高力香港研究部主管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3年的施政報告訂下建設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未來人才搖籃」的策略方針及目標。與此同時,「北部都會區」發展目標之一包括打造「北都大學教育城」,隨着發展逐漸深入,政府需考慮到實現願景的配套結合,以解決學生宿位短缺問題。
非本地生大增 租賃需求急升
隨着香港教育發展的八點策略,包括提高非本地生限額、增大獎學金、增加宿舍供應、鼓勵合作辦學、提供師生海內外交流資助、改進非本地生留港發展的機會、北部都會區發展,以及優化「三年期規劃」等受到採納,從2024/25學年起八間資助大學的非本地生限額將提升一倍至40%,而政府致力推廣「北都大學教育城」的專上院校與中外知名院校加強合作,通過區內共享資源包括學生宿舍和產業聯動提升協同效應,可預見未來的留學生住宿需求,會更大程度的提升。
根據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簡稱教資會)數字顯示,自2018/19年起,八大資助課程非本地學生人數由約17,000持續增加至2023/24年的超過21,000,增幅超過23%。以此比例推算,即使下年度的本地生人數不變,考慮到非本地學生增加的限額,八大資助課程新入學人數將超過21,000名,而這僅僅是以單一年度的入學計算,若以全部年級計算,實際在學的八大資助課程的專上學生數目,將超過 100,000名。要知道,學生宿舍的安排,除了提供予非本地生外,本地生也有一定配額,提供予居所離校舍較遠或較積極參與校內活動的學生,沒有統一標準。
因此,未獲分配宿舍的學生,需要轉向租住收取市場租金的私人樓宇,也解釋到最近私人樓宇租金持續上升的其中一個原因。即使2023年的施政報告提出於2027年前增加合共約13,500個大學宿位,但數字對於飆升的需求量而言,仍然是捉襟見肘。有見及此,也有不少海外辦海團體或者私人發展商,最近看準市場,收購以中小型酒店或住宅為主的物業,從而改作學生宿舍的用途,可是市場上相關的物業供應並不多。
建議在土地用途增彈性
應對相應市場的長期需求,建議特區政府從供應方面着手,特別針對在「北部都會區」的長遠土地用途規劃,予以興建多重用途的建築(Multi-purpose building),給予在土地使用上,應付市場需求的彈性。另一邊廂,以解決短期學生宿位不足情況,也可審視現時空置率較高的商廈板塊,推出建築指引及流程,予以就「學生宿舍」的改建用途,精簡審批及補地價流程,從而使物業選項增加,同時亦收「活化商廈」之效,一舉解決商廈空置及住宅租金飆升的社會經濟問題。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