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5月,西南大學舉辦了「一帶一路」國際馬鈴薯產業發展合作論壇。論壇上,西南大學向馬鈴薯創新院共建國家贈送了1,000套馬鈴薯種薯病病毒快速檢測試劑盒。隨後,呂典秋的郵箱裏,國際郵件紛至沓來。
「我們想與貴院在病毒診斷領域建立長期合作……希望我們簽署合作備忘錄,制定合作路線圖……」「我們了解到你帶領的團隊研發出了馬鈴薯種薯病毒檢測試劑盒,請問如何購買?」呂典秋收到的這些諮詢郵件,不僅有來自俄羅斯、阿根廷、英國、古巴等不同國家地區,還有中國台灣地區的機構通過朋友輾轉找到他微信詢問。
呂典秋從辦公桌上拿出一個長方形的盒子,裏面便是他與團隊耗時5年研發出的病毒檢測試劑盒。「病毒檢測是馬鈴薯種薯繁育至關重要的環節,由於病毒等病原感染引起種薯退化,造成種薯質量下降,可引起馬鈴薯產量損失達到20%及以上。老百姓口中說的『土豆長畸形了』,其中就有可能是由於種薯感染了病毒造成的退化。」
他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馬鈴薯種薯繁育需要從脫毒核心苗開始,病毒是影響脫毒種苗質量的主要因素,感染病毒的核心種苗無法從外觀進行判斷,需對脫毒種苗及種薯進行全程質量跟蹤檢測,以判定種苗(薯)是否健康。然而,行業內普遍採用的檢測方法均需要較昂貴的專業儀器設備,同時要有專業的人員操作,且檢測周期一般在一天左右。
快速測出結果 靈敏度高
基於馬鈴薯產業健康發展的需求,2021年,重慶市農業農村委支持西南大學申請認證成立了「重慶市薯類作物種薯質量檢驗測試中心」,經過數年發展,呂典秋帶領團隊利用生物技術製備了高特異性馬鈴薯病毒配對免疫抗體,並以新型的納米微球材料作為免疫層析試紙條示蹤物,代替傳統材料,研發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快速診斷試劑盒。
「將樣本放入樣本提取管中,用研磨棒將樣本研碎,蓋上蓋子打開提取管上方的小蓋子,滴加4滴反應液到加樣孔,然後等待一會兒就能直接看到結果了。」如果顯示兩道槓,表明樣本感染該種病毒不健康,如果只有一道槓,表明樣本未感染該種病毒。
「我們目前已經開發出PVX和PVY等4種病毒納米模擬酶免疫層析試劑盒,其檢測靈敏度比膠體金試紙條要高10倍。」呂典秋教授繼續說,「這種試劑盒操作簡單、靈敏度高、特異性好、成本低,十分適合田間現場檢驗。」在赴哈薩克斯坦交流時,試劑盒曾讓當地農民喜出望外,「當地農民問我們多少錢?他要購買。不過當時我們還沒有定價,就送給他們,他們很高興。」
自主研發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
說到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時,呂典秋教授自信地說:「產品所用的核心原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抗體(利用免疫技術製備的馬鈴薯病毒病特異性抗體)都是我們團隊自主研發的,像抗體的核心基因序列等我們都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同時,生產設備也都是國產的儀器設備,實現了種業科技自立自強。」
目前,中國自主研發的快速診斷試劑盒已在重慶市石柱、巫溪,四川省巴中,以及黑龍江、甘肅、河北、貴州、雲南等省份的馬鈴薯企業及科研院所推廣使用。同時,該團隊已援助哈薩克斯坦、斯里蘭卡、孟加拉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試劑盒1,000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