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連慜鈺 杭州報道)適逢荷香與茶香交織的季節,「文心造物 器承茶香——文人紫砂古今名壺特展」現正在浙江杭州中國茶葉博物館舉辦。該展覽以文人紫砂為主線,突出展示自明末清初至當代400年來文人紫砂各個高峰時期的名家經典作品一百餘件,多為傳承有序、海內外重要展覽之原件。
紫砂是中國特有工藝,譽為「紫玉金砂」,乃茶器翹楚。文人紫砂更是其精華,兼具實用、觀賞與把玩之趣。浙江作為文人紫砂的雅韻之地,可謂獨領風騷。今次展覽以傳承和發展紫砂與茶文化,梳理文人紫砂的歷史脈絡,讓大眾近距離欣賞文人紫砂的巔峰之作。
書寫文人紫砂融古匯今新歷程
書畫大師唐雲一生酷愛收藏曼生壺,並最終集齊了八把珍貴的壺,成為藝術界的一段佳話。唐雲對於文人紫砂的現當代傳承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弟子、西泠印社副社長童衍方,繼承了唐雲衣缽,將當代文人紫砂的創作帶入了新境地。此前,童衍方在故鄉寧海前童古鎮開設了童衍方藝術館,捐出了一百多件自己創作的書、畫、印作品及相關收藏,其中有不少紫砂名壺的拓印作品。今次展覽,童衍方與多位當代紫砂名家合作,共同演繹出了融古寓新的當代文人紫砂氣象。
童衍方表示,從唐雲先生的「八壺精舍」到如今規模宏大的「百壺展覽」,紫砂壺已從個人的痴迷昇華為了眾人共享的愛好。「我們常講,小小的一方印章,在方寸之間,得大千世界。紫砂壺,看起來是閑暇品茶的器具,雙手一捧的分量,恰恰是世世代代文人的內心世界。」
「當造物有了文心,這個美的歷程一定是指向未來的,也一定是面向大眾的。」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黨委書記、理事長才大穎說:「從古到今,從宜興到杭州,從茶具到詩書畫印,在茶文化產業的大格局裏面,引伸到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人才的培養,以及產業發展的意義,展覽的視野是廣闊的。」
展覽現場,自明末清初至當代文人紫砂各個重要歷史時期的名家經典作品,包括陳鳴遠、陳曼生、玉成窯、顧景舟等文人紫砂的巔峰之作讓觀者應接不暇。從時大彬在壺上用漂亮的書法落款,陳鳴遠打上自己的小印,到陳曼生把楊彭年的名字列進詩集、推薦進縣誌文集,再到新中國的傳奇人物顧景舟大師,從布衣到壺宗……這個古今紫砂展裏,留下了太多顯赫的名字。
「一壺一美談,一壺一佳話」。展覽策展人說,無論文人壺式造型發生着怎樣的嬗變,侶伴茶香的學養與志趣,情感與起興,將一如既往地投射到砂壺藝術創作中,紫砂必將代表江南文化、代表東方藝術永遠立於世界藝術之林。展覽將展至9月7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