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區人士倡建智能服務平台 增區內團體協同合作
在特區政府完善地區治理後,關愛隊成為服務地區的新力量。香港文匯報近日訪問多位參與關愛隊服務的地區人士,以及受惠過關愛隊服務的市民街坊對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建議。他們均認同,關愛隊讓市民在日常生活和遇到緊急事件時更安心踏實。為更好地做好相關服務,有地區人士建議,建立智能服務平台,同時加強區內不同服務團體的協同合作,開展地區夥伴計劃,共同提升地區支援及關愛服務效率。 ◆香港文匯報記者 康敬
九龍城區議員林博是區內多個關愛隊的義工。他表示,如今市民可以透過不同社交平台、電話、電郵等方式聯繫關愛隊,但由於途徑太分散,有時未必能及時為有需要市民提供幫助,以至可能出現遺漏有關求助的情況。
就此,他建議特區政府支持建立智能服務平台,將市民需求及時透過平台分門別類轉介給不同專業的關愛隊成員,為市民提供更有效率且更專業化的關愛服務。
望為隊員提供專業培訓
在關愛隊的其他支援方面,林博認為,有需要為關愛隊隊員提供不同的專業培訓,「如地區上不幸發生火災,關愛隊通常是處理後勤事項,但同樣需要有一定的組織和應變能力,希望這方面有更多培訓和演習實踐。」
他又建議舉辦優秀關愛隊隊員義工的分享會,相信可以激勵和吸引更多人參與到關愛隊服務中。
建議開展地區夥伴計劃
南區石漁關愛隊隊員甄智健作為大學畢業不久的青年,坦言關愛隊的運作不僅可以做到維繫當區街坊市民,更可以讓年輕人發揮能力。他建議特區政府幫助關愛隊加強聯通區內不同服務機構,開展地區夥伴計劃,與地區上的服務團體互助互利,在夥伴團體的資格審批方面,特區政府要加強把關,做好統籌角色。
油尖旺區議員楊子熙同時作為油尖旺關愛基金創會秘書長,基金主要是支援油尖旺區的小區關愛隊,服務街坊。他談及,社會大眾對關愛隊的期望是很高的,如發掘一些隱蔽長者、日常探訪有需要家庭,同時也要面對地區上的緊急事件,希望特區政府加強關愛隊與社署資助的社會福利機構的配合與聯繫。
他認為有關機構可提供針對長者、青少年、家庭的專業服務等,雖然不少關愛隊成員屬非專業,但「都是拿個心出來服務」,可輔助專業人士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希望關愛隊與提供專業服務的機構可更多配合支援市民需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