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為凝聚社區力量,支援長者和照顧者,特區政府於今年3月以荃灣和南區為試點展開為期一年的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支援長者及照顧者先導計劃,涵蓋36個小區。兩地區關愛隊透過探訪等活動識別有需要的獨老和雙老住戶、護老者和殘疾人士照顧者,並按需要進行個案轉介。有長者夫婦近日在接受政府新聞網訪問時稱讚,計劃切合需要,不僅幫助他們申請平安鐘服務,又替二人處理燈具及煤氣爐損壞等事宜,讓照顧者無須獨自面對困境。社會福利署表示,會按實際運作情況檢討和改善先導計劃,並考慮擴展至全港18區。
參與先導計劃的姚氏夫婦是雙老家庭,兩人均已年過七旬,姚先生有高血壓、心律不正等長期病症,身體虛弱且行動不便。姚太表示,今年初某個深夜,丈夫突然心臟病發,令她手足無措,「眼見他的血壓急升,服藥後也未見緩和,後來他開始抽筋,覺得我心裏也在抽筋,我應該怎麼辦?」
姚太回想病魔突襲丈夫,自己要孤身迎戰,不禁哽咽。
關愛隊助修理燈具煤氣爐
經此一役,姚太感覺需要尋求幫助,「以前我對自己蠻有信心,我身體很好,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做到。但現在丈夫身體不好,若多一人在身旁,可能會好一點。」煩惱之際,姚太剛巧遇上關愛隊街站,便主動上前了解,並決定參加支援長者及照顧者先導計劃。關愛隊隨即為他們提供跟進支援,包括轉介平安鐘服務資助計劃,又替他們處理燈具及煤氣爐損壞等事宜。姚先生直言:「心中很感謝關愛隊。」
荃灣區關愛隊麗濤小區隊長黃偉傑表示,不少長者認為自己可應付日常生活所需,或憂慮服務收費會帶來經濟負擔,最終放棄尋求服務,故關愛隊採取主動策略,在地區作恒常宣傳,透過探訪、街站和其他活動等,與居民建立關係和信任,「希望在社區內透過長者和照顧者之間的網絡,將我們的服務口耳相傳。」
社署研計劃擴展至18區
社署總社會工作主任(安老服務)曾秀芳表示,社署為參與先導計劃的兩區關愛隊提供培訓,包括義工探訪的溝通技巧,辨識住戶福利需要等。跟進關愛服務包括探訪、電話慰問、會面或邀請參與活動等。
跟進支援服務方面,曾秀芳說,關愛隊會向有需要人士介紹社區資源或轉介他們申請相關服務,例如長者出院回家後或需要使用輪椅、枴杖等,更可協助他們申請該些輔助器材。
關愛隊亦會轉介有需要個案到長者地區中心、長者鄰舍中心等區內社服單位跟進。曾秀芳說:「計劃希望接觸到不同類別有需要的人士,不論他們是什麼階層,我們都希望能為他們提供服務,讓他們知道社會上有一些服務能幫助到他們。」
她表示,社署會按實際運作情況檢討和改善先導計劃,並考慮擴展計劃至全港18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