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學文憑試(DSE)成績昨日揭盅,成為一年一度全港關注焦點。DSE國際認受性高,內地及本港鄰近地區學生對國際升學需求日益殷切,本港應善用DSE吸引更多內地及海外學生報考,透過DSE來港升讀大學或負笈海外,培養熟悉內地兼具國際視野的優秀人才,助力本港打造國際教育樞紐。

DSE是全球唯一考生可選擇以中文或英文應考的高中文憑考試,廣受內地及國際社會認可,目前共有超過600間海外院校認可文憑試資歷,包括英國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等國際知名學府,內地亦有逾100間院校允許學生以DSE成績報讀,學生可報讀本港、內地及海外的大學,求學深造的選擇更多,因此越來越受到周邊地區尤其是內地學生歡迎。有資料顯示,2014至2023年間,持非香港身份證報考DSE的人數,介乎41至402人不等,佔整體考生總數不超過0.7%;今年初,考評局首次公布內地DSE考生人數為1,400人,佔整體考生總數約2.7%。

本港擁有豐富而優質的教育資源,近年特區政府銳意將本港發展成為國際教育樞紐;另一方面,本港面臨人口下降、生源不足的挑戰。如今兩地加速融合發展,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加速,大灣區內地城市家長、學生對優質教育趨之若鶩,本港以DSE為抓手,用好DSE教育品牌適逢其時,更應乘勢而上,既助本港化解生源不足的難題,保障教育可持續發展,更能壯大本港教育產業,鞏固強化本港教育的全球優勢地位。

今年DSE首次在內地設立兩個試場,分別在深圳及廣州,共有約110名考生應考,兩地教育制度融合、教育資源共享邁出重要一步。未來,本港除了爭取在大灣區以外其他省市設立更多DSE試場,更便利內地學生報考外,更要積極在內地設立更多介紹香港教育制度的諮詢中心,幫助內地家長和學生了解來港升學和考試資訊,同時繼續到海外宣傳、推廣DSE,吸引不同地區的學生來港升學、留港發展,為香港創新發展、轉型升級引入多元化人才。

DSE歷史悠久,歷經改革,發展越發成熟。今屆DSE最顯著的優化改革,就是將原本必考科目之一的通識科改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既不會影響DSE的國際認受性,同時加強了學生認識港情、國情和世情,而且成績評級分為「達標」及「未達標」,減輕學生壓力,釋放空間可選修更多心儀科目,擴寬知識領域,更好地銜接大學的課程。多名應屆DSE狀元認同,公民科培養學生民族情懷及全球公民意識,正確認識本港和國家發展。可以說,DSE是本港教育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值得本港重視珍惜,大力推廣,擦亮本港教育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