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內地司機補充人力缺口後,小巴服務已有改善。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明)本身營運多條專線小巴的陳志輝對香港文匯報表示,以往小巴司機不足,影響班次等服務,但輸入內地司機補充人力缺口後,小巴服務已有改善,惟全港仍有約千架小巴因司機人手不足而閒置,他促請政府推出新一輪輸入計劃。同時,他建議政府因應小巴司機要來港考牌的實際需要,靈活調節每名外勞司機的合約年期。

香港特區政府去年6月起因應建築業、航空業和公共小巴及客車等運輸業人手緊絀問題,公布有關特定行業的輸入勞工計劃,並於去年7月17日開始接受申請。其中,建造業至上月已批出9,731個輸入勞工配額,涉及木工、鋼筋屈紮工、泥水工、空調製冷設備技工和消防設備技工等工種,航空業至今則批出逾5,823個配額,至於公共小巴/客車行業獲批配額合共只有1,700個,至上月底只有逾700名內地司機抵港。

「我營運的小巴線包括由黃埔花園往來又一城,曾因為司機不足,班次較疏落,要12分鐘至15分鐘一班車,造成乘客流失,改搭港鐵。」陳志輝向香港文匯報反映人手不足導致客源流失,去年他首輪申請輸入15名內地司機來港,當他們在農曆新年後抵港,現專責駕駛黃埔的小巴線,「班次已加密至5分鐘至8分鐘一班車,相信可以吸引乘客回流。」

他表示,是次輸入的司機由30歲至50歲不等,較本地司機年輕。他在第二輪已獲批輸入9名內地司機,將透過內地勞務中介安排招聘和面試,輸入的司機將投入港島區天后至寶馬山,以及西灣河到耀東邨兩條小巴線的服務。

僅900配額唔夠分 盼第三輪可輸入更多司機

陳志輝直言,小巴業配額並不足夠,「業界總共有1,000架小巴因無司機晾起(閒置的意思),每架車要兩名司機,但小巴業只有900個配額,行家唔夠分,所以希望繼續有第三輪,可以輸入更多司機。另外,輸入的司機有豐富駕駛經驗,但嚟到要考牌,因為唔熟悉香港考牌規則,可能要考幾次,但一張合約兩年,每名外勞司機可能由抵港到考到牌只剩下一年半服務時間,希望有第三輪輸入申請時,特區政府考慮吓小巴業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