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膠唱片機播放着音樂劇《白孃孃》插曲《愛你變成害你》,這是顧嘉煇與黃霑的首次合作。
◆顧嘉煇為潘迪華拍攝的照片。
◆七十年代展區通過舊物營造出香港當時的生活場景。
◆窗外呈現出舊時九龍的風景,細聽背景中還有陣陣飛機轟鳴。
◆黃霑所寫《明報》專欄文章《MISS煇哥》。
◆九十年代兩兄弟的臥室顯示了香港的飛速變化。
◆透過數碼屏幕做成的桌面,可以看到一張張從傳真機中打印出來的「傳真」。
◆「再想像工作間」一邊為夜晚的香港,一邊為白天的溫哥華。

《滄海一聲笑》《上海灘》《獅子山下》……提到這些歌名,你的腦海中是否會響起熟悉的旋律,或是回憶起往日追看電視劇的時光?這些歌曲都出自顧嘉煇及黃霑這對音樂巨匠,他們在三十年間攜手創作了一系列家喻戶曉的歌曲。正在大館舉行的「曲詞印記:顧嘉煇×黃霑×粵語流行曲」展演,便以二人的詞曲合作及粵語流行曲的興起為主題,多個復古實景帶領觀眾感受香港上世紀七十年代至千禧年初的時代變遷,回顧香港扎根本土、一躍成為國際都會的印記。策展人李正欣介紹:「二人組合情如兄弟,不僅生活中互相尊敬,而且工作上非常合拍,他們合作時可以說是靈感源源不斷、特別有默契,從錄影中都可以看出來,他們是多麼好的朋友,兩個人對彼此而言就是最佳拍檔。而且他們合作的時候,正好是公眾媒體剛剛興起的時候,人們都喜歡看電視,有利於他們的作品大受歡迎。」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丁寧、小凡 部分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顧嘉煇、黃霑二人自1972年至2003年間的音樂創作多達236首,從廣告歌到電視主題曲、流行榜首金曲以及蜚聲國際的電影配樂,他們的作品見證了香港由漁村躍升為享譽全球的國際都會的精彩蛻變,他們以無數經典作品觸動了香港乃至全球華人的心。是次展演匯聚8首二人合作的精選歌曲,以數碼展示方式呈現首度曝光的珍貴材料,娓娓道出作曲家顧嘉煇和填詞人黃霑創作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讓觀眾探究刻畫時代的旋律、音樂、歌詞和主題。展覽還剖析過去半個世紀音樂製作和消費模式的變革,同時重現不同時代錄音技術的演變,營造出這個城市的「原聲音樂」世界。

策展團隊與顧嘉煇的家人在溫哥華發掘出一批珍貴的資料,其中包括上世紀八十、九十年代初數十首廣告歌的總譜(親筆手稿),品牌有新奇士橙、總督香煙、北京牛黃解毒片、猛龍「冰藍 」牛仔褲以及深圳錦繡中華民俗文化村開幕等,這些資料都是在顧嘉煇姐姐顧媚家中花園棚屋的一些箱子中找到,從未公開曝光。

七十年代:一拍即合 開啟粵語歌盛世

自1970年代,粵語流行曲及粵語電影同時崛起,大大增加對原創音樂的需要,顧嘉煇與黃霑連結兩大領域,成就無與倫比。正值他們30年的創作生涯,武俠片、黑幫電影、民間傳奇新編與愛情喜劇在香港影壇大行其道—有時一部電影更將幾個劇種共冶一爐。當新一代電影人深受中國電影黃金年代、荷里活經典、法國新浪潮以及其他外國風潮啟發,香港電影需要的歌曲,漸漸變成既能總結戲中複雜情感,又能建構與電影人視野同樣廣闊的電影聲響。

七十年代展區各處響起優美的旋律。率先入耳的是1972年音樂劇《白孃孃》插曲《愛你變成害你》,這是顧嘉煇與黃霑的首次合作。該歌曲透過老式黑膠唱片機播放,別有一番韻味。唱片機的左側有一個音樂盒,右側的本子上則寫有中英文歌詞。音樂劇《白孃孃》由白孃孃飾演者、香港女歌手潘迪華牽頭創作,1962年,潘迪華巧遇了到訪英國的顧嘉煇,二人談及創作華語音樂劇的想法,顧嘉煇還為她拍下了一張有紀念意義的肖像照。

來到大廳,窗外呈現出舊時九龍的風景,經典電視節目主題曲《家變》和《獅子山下》在房間中響起,細聽背景中還有陣陣飛機轟鳴,彷彿穿越時空,感受當年社區鄰里情誼的集體記憶,牆上還掛有黃霑發表在《明報》的專欄「黃霑隨筆」。

九十年代:見證香港文化的現代演變

上世紀九十年代,全球見證了香港獨有的一種全新觀感,傳統中國價值觀與當代世界文化碰撞,而經濟日趨穩定也令香港詰問本土身份與國際定位。九十年代展區呈現了一對兄弟的臥室,背景音樂播放着電影《英雄本色》插曲《當年情》,這些香港電影發展上的微妙火花,加上世紀末的香港懷舊廣告歌曲,別有一番感受。

勢如破竹的電影工業,滋潤了香港的本地音樂,成為真正的文化龍頭。吳宇森的《英雄本色》以手槍與爆破取代拳頭與刀劍,亞曼尼大衣取代闊袍大袖,革新了俠義、榮辱及復仇這些武俠片中常見的傳統表現形式。這類型的電影同時將傳統電影的聲音世界從經典武俠片中氣勢磅礴的交響配樂進化成電子合成音樂的城市聲音景觀。

另一方面,在古裝片中,現代對傳統的衝擊依然躍現眼前。同為程小東執導、徐克監製的《秦俑》(《古今大戰秦俑情》)及《笑傲江湖》是相關主題的兩次現代探索,給予顧家煇、黃霑迥異角度作音樂回應。《秦俑》中《焚心以火》悠悠千載的蕩氣迴腸,反映出恪守秦代價值的一對情侶主角,在不羈放縱的20世紀重生所面對的矛盾。改編自金庸同名小說的《笑傲江湖》則有截然不同的合作形式:《滄海一聲笑》作為劇中的一首理想主義歌曲,琅琅上口,豪氣灑脫,有拋開一切的精神。

粵語流行曲,就如香港本身,是匯聚四方影響的大熔爐。歌單上東西方音樂元素交錯猶如茶餐廳菜單上的菜式。粵語流行曲在亞洲以至世界各地的華人社群散布流傳,來自五湖四海的音樂人也慕名而來,融入成香港樂壇的一部分。

千禧年代:愛港合作 跨越地理界限

顧家煇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移民溫哥華,與留在香港的黃霑分隔兩地,但二人合作卻未中斷。事實上,顧嘉煇與黃霑絕少共處一室工作,兩人主要通過電話及傳真聯繫。展覽搭建的「再想像工作間」,便是在此基礎上呈現的曲詞創作工作空間—一半是顧家煇歌曲創作的工作室,另一半則是黃霑寫詞的地方。展區顏色分明,窗外一半白天、一半夜晚的風景,暗示了處於不同時區的香港與溫哥華。透過數碼屏幕做成的桌面,可以看到一張張從傳真機中打印出來的「傳真」。相框中的相片亦是利用了數碼技術,不斷變換。

「再想像工作間」的電視上,展示了顧嘉煇和黃霑最後一次的合作——於2003 年為音樂劇《酸酸甜甜香港地》創作歌曲。該劇為非典型肺炎疫情後,香港特區政府為勉勵香港人,出資邀請香港話劇團、香港中樂團和香港舞蹈團合作的音樂劇,劇名由黃霑所定。據說二人都是減價接下此單工作,詞曲中充滿了他們對香港的愛:「酸酸甜甜香港地,不管如何都愛你,多少事,都叫我,笑住回味!真心地珍惜你,我的老家,懂得珍惜你,是我造化,維港的點點燈光,一點是我家……」

大館展覽精選的8首歌曲

《愛你變成害你》 1972年 音樂劇《白孃孃》插曲

《家變》 1977年 電視劇《家變》主題曲

《獅子山下》 1979年 電視劇《獅子山下》主題曲

《上海灘》 1980年 電視劇《上海灘》主題曲

《當年情》 1986年 電影《英雄本色》插曲

《焚心以火》 1989年 電影《秦俑》主題曲

《滄海一聲笑》 1990年 電影《笑傲江湖》主題曲

《酸酸甜甜香港地》 2003年 音樂劇《酸酸甜甜香港地》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