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正在「拚經濟」,銳意拓闊香港的產業種類,另覓「錢途」,放眼新財路。有色金屬行業是全球兵家必爭之地,新加坡、日本及韓國等亞洲地區已設立有色金屬的認可倉庫。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屬交易平台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擬分三個階段設立香港首個倉庫,據悉已選址新界,佔地約200萬平方呎,但高昂的租金、經營成本是LME考慮落戶香港的重要因素。香港業界建議特區政府提供協助,例如稅務優惠、協助覓地等。有立法會議員認為,在港設立金屬倉庫有助促進金融及物流業,增加就業機會,對香港是好事。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禮願
內地是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及最大的大宗商品進口和主要製造及消耗國家,作為國家的「南大門」、全球金融中心,香港一直是內地與全球其他地區之間的超級聯繫人。過去十多年來,一直有聲音建議在港設立有色金屬倉庫,作為歐美金屬生產商進入內地的對接地點,惜一直只聞樓梯響。
香港正全力拚經濟,一班熟悉有色金屬前景的行業翹楚認為是時機考慮在港設立金屬倉庫。今年初,香港交易及結算所全資附屬機構─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正開始研究在香港設立倉庫。香港能源礦產與大宗商品聯合會會長黃健華與常務副會長柳宇,邀請了鋼鐵業代表龐傑加入聯合會團隊,代表香港向LME申請有色金屬商品交割地點(Good Delivery Location)。
分三階段進行 先做法律研究
目前,LME認可的營運商在全球32個地點設立了450個倉庫,考慮到為內地金屬製造商和用家物流運輸的方便,認為選址香港最便利內地客戶。
據悉,落戶香港計劃將分三個階段進行,首先是進行可行性及法律研究,預計需時數月。由於LME總部在倫敦,與香港同樣實行普通法,法規上問題不大。第二階段,倉庫經營者對倉庫的設備及選址進行研究。第三階段便是LME授權倉庫經營者。
但落戶香港需要克服不少障礙,包括香港倉庫空間成本高,租金隨時是LME現存最高租金倉庫的4倍。龐傑指出,香港現時物流巿場已有足夠空倉容納初期發展;新界亦有適當的工業地數量,只要設計得宜,適量向高空發展,不需要佔地太多,便可以滿足長期倉庫的需求。
倡效法新加坡提供不同形式支援
新加坡十多年前已對有色金屬市場虎視眈眈。香港能源礦產與大宗商品聯合會投資及策劃委員會主席梁芷珊表示,為吸引大宗商品交易,新加坡政府伸出橄欖枝,向外資提供不同的稅務優惠,不少大型礦業公司的交易中心都轉移至新加坡,並以普氏(PLATTS)和TSI指數作為國際礦石及焦煤定價的主要指標,建議特區政府效法新加坡提供不同形式的支援,包括稅務或協助物色土地。
香港特區立法會航運交通界議員易志明認為值得推行,「香港作為一個航運樞紐,亦有完善的金融體系,很有條件去落實這些方案。事實上,政府過去幾年有引入不同稅務優惠,目的是希望發展我們的高端航運,若香港能設立有色金屬倉庫,有助帶動融資及物流業活起來,增加就業,對於現時香港主打拚經濟的大前題下,吸引更多資金來港,無疑是經濟發展的新出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