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姬文風)在香港土生土長80後氣候科學家戴沛權,自小立志與大自然為伍,即使青少年時期遭金融風暴打破家中安穩,他仍能逆境自強,憑全額獎學金到美國升學,先後於麻省理工學院(MIT)及哈佛大學攻讀環境科學及工程,其後回流香港中文大學於氣候研究領域屢創佳績,身體力行致力「醫治地球」。他提到,近年部分人或對香港未來前景出現疑問,提出有否考慮離開,其答覆是肯定地說不!除了因為香港是自己的根,戴沛權更看到香港科研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下香港科學家的重大機遇,能夠一展志向為香港為國家作出貢獻。

科學家戴沛權說,他愛香港,除了因為香港是自己的根,戴沛權更看到香港科研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下香港科學家的重大機遇,能夠一展志向為香港為國家作出貢獻。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興偉攝

「談及跟香港的感情,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不少人都曾問我同一個問題:『有無考慮過離開香港?』」身兼香港青年科學院創院院士的港中大地球系統科學課程副教授戴沛權非常肯定地說:「我不會離開這個土生土長的地方!因為這裏是我的根,是培育我成長的地方,我十分希望自己可以貢獻香港。」

科學家戴沛權說,他愛香港,除了因為香港是自己的根,戴沛權更看到香港科研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下香港科學家的重大機遇,能夠一展志向為香港為國家作出貢獻。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興偉攝

戴沛權一直緊跟香港科研發展,更關注社會是否有空間讓青年一代科學家發揮志向,發現到「現在香港給我們機遇甚至更多!」他解釋,隨着香港更好的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科研資助和合作平台持續完善,香港科學家的研究,有更大機會為國家作出貢獻。

科學家戴沛權說,他愛香港,除了因為香港是自己的根,戴沛權更看到香港科研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下香港科學家的重大機遇,能夠一展志向為香港為國家作出貢獻。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興偉攝

同時香港作為重要的國際平台,也讓戴沛權能面向世界,幫助其他地方應對氣候問題,例如他早前代表香港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又參與世界糧農組織的工作,「再加上要培育香港的學生,我能夠盡一分力,因此我好肯定希望繼續在港做我想做的工作!」

戴沛權又指,港人一向有着努力、勤奮、自強不息的香港精神,隨着時代變遷,這份精神亦不斷深化與昇華。「上一代主要是為生存和生計,他們的香港精神,是憑努力達至自身經濟穩定,養兒育女,給下一代更好環境,更多是從自身經濟角度出發」。他認為,當代港人努力上進的精神始終不變,「但大家除了經濟穩定、三餐溫飽,更多想到要為社會、香港、國家以至世界去做一些事」,會為着大眾整體益處而耕耘付出,奮鬥目標比以往更加宏大。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