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疫情雖已過去,但香港市民消費模式經已改變,曾被譽為不夜城的香港,疫後夜生活減少。為推動夜市經濟,香港特區政府去年啟動香港夜繽紛,今年再接再厲推出18區日夜都繽紛,與各界商企聯手在各區舉辦夜市,致力激活夜經濟。
其中,油麻地廟街在香港旅遊發展局支持下,去年12月開設香港首條匯聚廟會傳統小吃,及其他亞洲地道小吃的美食街,令廟街夜市再度恢復生氣。油麻地廟街販商商會主席陳錦榮向香港文匯報表示,「新增的廟街美食街成功帶旺人氣,與原有出售服裝、紀念品的商舖相得益彰,互相帶動生意。」
陳錦榮形容廟街夜市效果理想,是商戶救市道的及時雨。這條廟街美食街共有22個食檔,帶來不同的味覺衝擊,包括各種港式小吃,例如必吃的魚蛋、燒賣及煎釀三寶、魚肉碗仔翅、精緻點心、蛇羹等,又增添了其他亞洲美食如胡椒餅、麻辣串、土耳其羊肉及巴基斯坦美食等。這既為在港生活的少數族裔帶來久違的家鄉味道,又給香港市民和遊客新鮮的味覺享受。廟街還增設了10檔流動攤檔,讓市民和遊客重溫懷舊糕點,包括糖蔥餅、叮叮糖、龍鬚糖,更有近乎失傳的飛機欖等,找回數十年前的廟街感覺。「廟街開設香港獨有的美食街,加上旅發局在廟街夜市各處裝置五光十色的美麗藝術裝置、色彩鮮艷的創意藝術,以及很新穎牆身投影等打卡點,開業初期真的很火爆了一陣。」
商戶若擴經營 需有長期前景
陳錦榮認為,廟街美食街若要長久發展,先要解決露天環境受天氣影響的難點,並期望政府繼續拆牆鬆綁,助商戶守過經濟低谷,讓廟街夜市重振輝煌:「始終廟街夜市在亞洲知名,是香港地標。若能維持下去,商戶調整經營種類配合市場變化,會慢慢贏回人氣。問題是目前的商販牌照管得太嚴,販賣食品的檔戶不能同時賣商品,美食街牌照年底將到期,若政府修例容許商戶出售各類產品,以及盡早給美食街長期經營牌照,商戶看到前景,才會積極投資擴大經營規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