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時隔8年,國務院近日再出創業投資領域指導性文件。國務院新聞辦26日舉行政策吹風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四部門相關負責人解讀創業投資「募、投、管、退」全鏈條支持政策。下一步將引導保險資金等長期資金投資創業投資基金,擴大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直接股權投資試點範圍,鼓勵中央企業利用創業投資基金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和未來產業,動員有條件的社會資本做「耐心資本」,解決創投行業「缺長錢」和「無米下鍋」的問題;同時,證監會亦在開展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實物分配股票試點等措施,為私募股權投資退出開闢新渠道。
4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部署「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時,提出要積極發展風險投資,壯大耐心資本。在此背景下,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圍繞創業投資「募投管退」全鏈條,進一步完善制度環境和管理制度,積極支持創業投資做大做強。
形成多元化創投主體
「培育『硬科技』的『獨角獸』和『小巨人』企業離不開創投企業的『火眼金睛』。」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在吹風會上表示,必須加快培育一批高質量的創業投資機構,尤其對於投資原創性引領性科技創新等新賽道的創業投資機構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專業性創業投資機構發展。與此同時,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牽頭會同相關部門建立創業投資機構和投資對象初創公司的項目對接機制,以避免信息有限、信息不對稱導致好的項目沒有被挖掘到。
國家還將鼓勵行業骨幹企業、科研機構、創業創新平台機構等創業創新資源豐富的主體,具有資本實力和管理經驗的天使投資個人、保險資金、政府投資基金等專業機構投資者積極參與創業投資,形成多元化的創業投資主體。另外,創業投資主要以股權投資方式投向早期的初創企業,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典型特徵,要引導創投機構強化內控機制、合規管理和風險管理機制,提高創投機構規範化運作和管理水平。
給予央企創投基金更大支持
未來在多渠道拓寬創業投資基金來源上將有更多舉措。金融監管總局政策研究司司長李明肖提到,下一步,金融監管總局將持續優化保險資金運用的規則,研究提高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投資基金集中度的比例上限,更好引導保險資金和相關資管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創業投資基金的配置力度,積極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
國務院國資委資本運營與收益管理局局長王海琳也表示,國資委將在放寬規模限制、提高出資比例、注重整體業績和長期回報考核、明確盡職免責容錯條件等方面,給予中央企業創投基金更大支持。
王海琳還稱,國資委將指導中央企業用足用好現行相關政策,利用創業投資基金加大對行業科技領軍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的投資力度,鼓勵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發揮長期耐心資本作用,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擴寬創投退出渠道
在困擾創投資金的「退出難」的問題上,中國證監會市場監管二司司長吳萌指出,證監會正在開展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實物分配股票試點,允許將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通過非交易過戶的方式向投資者進行分配,從而在豐富退出渠道的同時緩解對市場的衝擊。過去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只能在企業IPO上市後通過二級市場減持獲得收益,現在證監會允許將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通過非交易過戶的方式向投資者進行分配,業內分析此舉為私募股權基金退出開闢了新渠道,同時減少了二級市場集中減持帶來的市場波動風險。
繼續保持境外上市通道暢通
另外,吳萌稱將繼續保持境外上市通道暢通。自去年3月底《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開始實行,境外上市備案工作重啟以來,截至6月21日,一共有158家企業赴境外上市完成備案,其中85家在香港上市,73家在美國上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