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小凡)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中華文化節今日(5月30日)啟動第三波活動,以中國傳統絲綢印花技術染纈為主題,舉辦「青出於藍——絲綢之路染纈走進香港作品展」。出席開幕儀式的嘉賓包括:理大署理校長黃永德,非物質文化遺產染纈傳承人、北京聯合大學教授管蘭生,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張旗等。

理大中華文化節等委會成員兼人文學院院長李平教授致辭時表示:「展覽的名稱『青出於藍』源於染料從藍草中提煉出來的靛青色比藍色更深,比喻通過努力學習,年輕一代可以超越前人,亦對應活動主題『染纈』。我們亦希望年輕人青出於藍,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貢獻香港、貢獻國家。」

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張旗教授表示:「這次展覽中的作品,大多是染纈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管蘭生教授數十年的藝術積累,部分是為本次展覽特別創作的作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又有創新,呈現出既傳統又現代的藝術風貌,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和魅力。希望兩校可以通過此次展覽活動,繼續為今後開展務實合作奠定良好基礎。」
隨後,一眾嘉賓打開由管蘭生教授與學生為今次展覽合作的大型染纈作品《飛天》,宣告本次展覽正式開幕。
染纈及其精湛的「四纈」工藝,除了能展現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和古代紡織技藝的卓越成就,這些技術亦是絲綢之路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共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民心相通的象徵。

今次活動聯同北京聯合大學和蘭州交通大學協辦,屆時將展出多件非物質文化遺產染纈傳承人兼北京聯合大學教授管蘭生的染纈作品。管教授會在展覽導賞中講解重點作品的故事和美學價值,更將在多場工作坊親授染纈中的染結技法,讓参加者創作獨一無二的作品,感受技藝背後的匠人精神。
此外,管蘭生教授亦會聯同理大理學院副院長黃文健教授及時裝及紡織學院副院長及教授簡志偉教授主持公開講座,詳解染纈技術的獨特魅力及其與中國傳統色彩的聯繫。
展覽詳情
日期:即日起至6月12日
展覽主會場:理大黃民鄧潔華伉儷環球學生薈
展覽分展場:理大包玉剛圖書館平台、李嘉誠樓平台、賽馬會綜藝館門廳、邵逸夫體育館、唯港薈酒店大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