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丁寧)2024年4月28日,「第二屆『曉日春暉』兒童環境徵文及繪畫比賽頒獎典禮暨優秀作品展示會」在香港九龍灣零碳天地舉行,該活動由香港致雨慈善基金會與愛心獎及許曉暉紀念基金聯合主辦。
致雨慈善基金會主席馬駿、愛心獎-許曉暉紀念基金發起人翟普等嘉賓在頒獎典禮上致辭。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立法會議員譚岳衡,中國太平人壽保險(香港)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李慶明等嘉賓為獲獎者頒獎。
在本次徵文與繪畫比賽活動中,學生們以「我最喜歡的美食從哪裏來」和「水世界的故事」為主題寫作心中所想,畫出內心關切。本屆比賽於2023年第四季度啟動,得到香港學校及社會的熱烈反響,收到來自37間小學近千份學生參賽作品。
頒獎典禮現場邀請到120名獲獎學生及家長和12所參與學校代表出席。
喚醒青少年保護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致雨慈善基金會主席馬駿表示,他希望能通過舉辦這個活動,進一步推動青少年環境教育,讓下一代培養起熱愛環境、熱愛自然的理念。
他表示:「我想要通過這個比賽喚醒青少年的綠色意識,讓他們明白環保的意義和重要性,以後在家裏能夠反過來教育家長去保護環境。我們每個人都是自然界的細胞,希望這個社會有更多的綠色『細胞』,推動環境保護工作更加順利。」
和第一屆比賽相比,第二屆的參賽人數更多、規模更大。馬駿介紹道:「第一屆約有20個學校參賽,收集到600份左右的徵文繪畫作品,活動取得初步成效,我們也有了更大的信心。去年十月份開始籌備啟動第二屆,參賽的學校和收集到的作品就更多了。社會各界群體、人士都非常關心。」
針對新的形勢,主辦方重新擬定了比賽題目:「有的學生會參加兩屆,我們希望喚醒他們新的興趣,讓他們在更多環保問題下功夫,也許未來他們在大學會選修這個方向呢?期待他們成為環境保護的領軍人物,小時候種下的種子,長大後能開花發芽。」
未來將會舉辦更多綠色活動
馬駿介紹,他們正研究下一步要舉辦的綠色活動,譬如帶學生去有機農場做義工,或者教他們認識更多環保設施,學習如何垃圾處理分類等,了解更多實操;同時也在考慮帶他們去內地,和內地環保小衛士溝通,學習內地在綠色發展方面的新成就,等等。
他還希望研發環境教育相關的視頻課程,「學校裏還沒有完整的環境教育課,只是零零星星的夾雜在自然課或者常識課裏面,我希望創造比較系統的綠色課程體系,譬如用3D動畫片形式展現,這樣能讓他們更能夠有興趣。」
學生參賽熱情高漲 受益良多

聖公會基樂小學學生蔡善雅在本次活動中榮獲二等獎,她表示:「我覺得這個活動很有意義。我選擇『水世界的故事』,我扮演記者和動植物交流,問他們水在他的生命的作用。」
她說,雖然自己年齡很小,但是也要為環保盡一份力。「為了準備這個活動,我收集了很多資料,意識到人類對水資源的耗費巨大,以後我在日常生活中會更加注意節約水資源。」

培僑書院中文老師史濟澤在比賽中榮獲優秀指導老師,他說:「這次比賽學生們都非常熱情,創作的情緒高漲。他們的作品都很有創意。」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學生選擇家鄉的小河為出發點,對比過去小河的清澈和現在的污濁,體現出了環境污染的嚴重。
另外也有學生轉換視角,從鯨魚海龜的身份看待環保問題。「還有學生選題是『我最喜歡的美食從哪裏來』,他們平時不知道食物如何加工,過程中會產生多少碳排放,但現在通過這個比賽題目意識到了,原來食品加工過程中會產生這麼多溫室氣體,以後就會更加節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