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平理

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公眾諮詢,有九成九意見表示贊成,在餘下的意見中,有個別表面上聲稱支持立法,卻提到要排除Facebook、YouTube等社交媒體,是故意將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斷章取義,惡意扭曲特區政府維護國安的原意,恫嚇香港市民和國際投資者,用心險惡。

對於有人在公眾諮詢中提出禁海外社交媒體,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澄清,並斬釘截鐵地表明,當局不會一刀切禁制任何社交媒體,重申條例只是針對濫用這些工具,散播危害國家安全言論的人士,而不是社交媒體本身;林定國強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中心,非常依賴資訊自由流通,在維護國家安全的大前提下,仍必須鞏固這個獨特優勢。他又指,有關的言論聽上去都不合理,極有理由懷疑是唯恐天下不亂的人散播言論,阻礙立法工作。

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諮詢期間收到1.3萬份意見書,當中98.6%是支持立法,另外有97份意見書反對立法,佔整體0.72%,當中有9份來自境外反華組織,包括「香港監察」、「國際特赦組織」、「前線衛士」、「香港公民代表會議」、「香港民主委員會」等;有3份是來自與潛逃外國者同姓名的人,即許智峯、張崑陽及劉祖廸;有1份來自正因被控危害國家安全的罪行而等候審訊的人。

特區政府昨日發表聲明指出:「相關立法會文件附件所載的,乃特區政府於有關公眾諮詢中接收到的書面意見摘要,該附件內容橫跨75頁。然而,有關報道只片面挑出當中的三項所收集的意見,並配以斷章取義的標題,企圖誤導國際社會和特區市民以為特區政府將會採納有關意見,或將禁止相關平台在香港特區運作,其意圖實在令人懷疑。彭博的假新聞已影響其可信性,及其在媒體界的公信力。我們要求彭博須確保往後有關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的報道公正、持平,以免任何讀者受到進一步誤導。」

別有用心之徒利用諮詢機會,故意發放不實資訊,倡禁海外社交媒體,為海外反華勢力攻擊立法「送子彈」,與海外反華媒體遙相呼應,炒作無稽之談,目的就是栽贓嫁禍,製造社會恐慌,企圖誤導國際輿論、嚇走投資者。這些卑劣行徑,必須受到嚴厲譴責,更加證明有必要盡快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以更有力的法律手段打擊造謠傳謠、破壞國安港安的惡行。

香港是高度自由開放的國際都會,基本法、香港國安法都明確規定保障包括言論自由等各項自由。特區政府大力「搶企業」「搶人才」,成效顯著,「搶人才」政策吸引逾20萬人申請,其中逾11萬宗獲批,抵港的超過8萬人,寧德時代、阿斯利康等知名企業陸續落戶香港,成為香港「拚經濟、謀發展」的重要動能。與國際社會保持密切聯繫,是香港吸引企業、人才的最大優勢;特區政府及公營機構也是各大社交媒體的活躍使用者,進行各種宣傳活動,講好香港故事。有人倡禁Facebook、Telegram,嚴重不符事實,香港市民、國際投資者眼睛雪亮,不會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