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徐小惠 顏琨)由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中華歸國華僑聯合會與香港僑界社團聯會主辦、香港各界逾百個團體機構協辦的「四海同春·2024香港各界新春晚會」於今明兩日在香港體育館舉辦。此次晚會以中國煤礦文工團作為基礎班底,並邀請中國歌劇舞劇院、天津音樂學院的藝術家加盟,王宏偉、田彥等著名歌唱家傾情獻唱,呈現濃郁的中國民族特色歌舞器樂,整場演出春節氛圍濃郁、中西文化結合,以國家級藝術水準為香港市民呈現一場視聽盛宴。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尹宗華,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副政治委員王兆兵,中央駐港國家安全公署副署長孫青野,香港特區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行政會議召集人、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 四海同春藝術團團長、中國僑聯聯誼聯絡部副部長朱柳,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協調部部長朱文,廣東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僑辦主任龐國梅,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胡健民,香港僑界社團聯會首席主席余國春,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會⻑黃楚基等出席此次活動,與市⺠共享精彩表演,喜賀新春佳節。
卓永興致詞時表示,「今天晚上的節目十分豐富,內容包括貫穿中國歷史年代的舞蹈、聲樂、樂器演奏等,在輕歌妙舞之間洋溢着濃濃的民族感情,以中華文化把僑胞和祖國連繫起來,除了慰藉我們的思鄉之情外,也讓香港市民認識祖國絢麗多彩的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
他續說,中國人是炎黃子孫,大家同根同源。眾多華僑即使去了他鄉發展也不忘故土。今年,我們將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這大半個世紀以來,海外僑胞從未缺席國家的建設與改革,一直支持中國現代化和對外開放,對祖國的發展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都是先行者,為祖國帶來嶄新的技術與思潮,啟迪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朱柳致辭時表示,「『四海同春』藝術團慰僑訪演至今已經走過了十五個年頭。每年春節,我們都會組派國家級高水準的藝術團分赴全球五大洲及港澳地區開展慰僑演出,和廣大海外僑胞、港澳同胞一起過年,也給大家帶來祖國和家鄉的關愛、牽掛和思念,同時也讓大家感受燦爛的中華文化和濃濃的鄉情。每年這個時候,海外僑胞和港澳同胞都會翹首以盼,他們把四海同春慰僑演出親切地稱為 『海外春晚』『港澳春晚』。」
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會長黃楚基致詞時表示,「『四海同春』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停辦了4年,今年重回紅館,香港僑胞和市民的反響十分熱烈,遠遠超乎我們的意料和想像。今年「四海同春」慰僑訪演活動以「文化同根 中華同夢」為主題,由中國煤礦文工團擔綱演出,為香港朋友帶來多個富含中華傳統文化的民族舞蹈節目,融合秧歌舞、安塞腰鼓、宋朝文化、詩畫情景劇、蒙古舞蹈等不同元素,極具藝術性和觀賞性,相信香港同胞將通過這台晚會,一同欣賞絢麗多彩的中華文化,感受到國家的文化軟實力,以及中華文化的影響力。今年這台晚會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既為香港同胞帶來歡樂祥和的新春熱鬧氣氛,同時也為慶祝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活動拉開序幕。」
伴隨着《灣區是故鄉》的歌聲,觀眾們陸續到場就坐,現場氣氛熱烈。晚會由駐港部隊儀仗隊登台為觀眾表演槍操拉開帷幕,表演結束時收穫觀眾熱烈掌聲。
今次晚會有不少歌唱家登台帶來精彩演出。由田野、尹曉嬌帶來的男女聲重唱《掛紅燈》則是一首頗具黃土高原風土人情的陝北民歌。由二胡演奏家陳軍帶來的獨奏《戰馬奔騰》,用兩根琴弦展現出萬馬奔騰的氣勢。男高音歌唱家王宏偉帶來的《天路》和《在那遙遠的地方》備受期待,現場觀眾掌聲熱烈。
舞蹈類節目豐富多樣,舞蹈《歡慶秧歌》,秧歌舞和安塞腰鼓融合現代舞的表現形式讓現場洋溢着喜慶溫馨的氛圍。女子群舞《誰不說俺家鄉好》以肢體語言展現家鄉山川、河流、田野等自然景象,傳遞出對家鄉的深厚情感。女子群舞《頂碗舞》動作優美、氣質獨特,具有濃郁的蒙古族特點。女子群舞《元日霓裳》和男子群舞《明月照人》均選自中國煤礦文工團大型詩畫情景劇《眾裏尋他》,以舞蹈展現宋朝的繁華盛世景象。謝幕歌舞《領航》由李娜、趙越、蔣牧含、田野、尹曉嬌共同演唱,由中國煤礦文工團舞蹈隊表演,以大氣舒展的風格、樸實溫潤的內涵,展現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新時代新徵程上的豪邁激情。
朱柳在接受《大公報》記者採訪時,對於今次來港演出,表示激動又親切,「特別是我覺得現在香港正在走在由治及興的路上,我覺得這種繁榮和諧讓香港煥發出更多的魅力。」他希望能在香港這個中西文化薈萃的地方,通過他們的演出,團結凝聚廣大的香港僑界和同胞,助力他們加入國家發展大局,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對外講好新時代香港的故事,「希望能讓香港澳門同胞感受中華民族的多樣性和中華文化的燦爛。」
現場觀眾氣氛熱烈,陳先生和太太第一次來到紅館欣賞「四海同春」晚會,他非常期待即將欣賞的內地優秀歌舞表演。他表示,「我很喜歡看內地的歌舞雜技類表演,我是香港出生的,太太是陝西人,所以每當內地歌舞團體來到香港演出,我都會到場支持。」有觀眾攜一家三口前來,表示是次為慶祝新年特意來看演出,為新春伊始有一個愉快的心情。
王宏偉:希望我們的祖國能更加繁榮 田彥:今次來港非常親切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宏偉今次為香港觀眾帶來《在那遙遠的地方》《天路》兩首作品。「第一首是來自我的家鄉的一首民歌,是王洛賓先生的傳世之作。第二首也是大家很熟悉的抒情作品,這個作品體現了我們偉大祖國改革開放40年來一個非常重要的成就,就在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通上了鐵路,這樣的成就我願意來和我們香港的同胞一起來分享,希望在今天這樣一個特殊的場合跟大家共同祝福我們的祖國,希望我們的祖國能夠更加的繁榮。」王宏偉説:「我們用音樂用藝術的形式架起和香港同胞溝通的橋梁,希望能夠在春節給大家送來祝福,也希望能夠用藝術給大家提振信心,讓香港更加的繁榮。」王宏偉透露,這幾日在香港他與香港演藝學院、香港中樂團都進行了非常友好交流和探討,未來其擔任院長的天津音樂學院將會和香港演藝學院進行合作,包括舞台劇製作,樂隊課訓練,人才培養等方面。
男高音歌唱家、中國歌劇舞劇院副院長田彥今次來港感到非常親切,他這幾天在香港逛了一些博物館,並透露中國歌劇舞劇院今年6月份還將來港演出舞劇《孔子》。為了是次演出,他特意選擇了中國民歌《草原之夜》和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陽》一中一西兩首歌曲帶給香港這個中西合璧的城市,「(以此)表達我們文化交流的國際化和文化自信,能夠在世界上立足。」他希望藝術團的藝術家們的演出能夠振奮香港市民的精神,能夠大家有更美好的未來生活。
暖場片令入場觀眾感到濃濃的溫馨氣氛
演出開始前,一曲《灣區是故鄉》的MV在現場大屏巡迴播放,作為暖場片,令入場觀眾感到濃濃的溫馨氣氛。歌曲以「花都飄香海,莞香漫香江……」開頭,蘊含豐富的大灣區歷史文化背景。焚香是我國古代重要的文人雅事、貴胄禮儀,引領我國香料產業十分興旺,而大灣區一帶恰好是香料產業重地,香料(花木)種植、加工、貿易、出口一條龍。宋代時香料產業產值佔全國近四成,出口口岸以香港為主,以至於大灣區地名文化也與此密切相關,像廣州「花都」、「芳村」,中山市原名「香山」,珠海「香洲」區,東莞「莞城」,乃至「香港」等一系列地名都與香料種植、加工、貿易、出口有關。
歌曲中的香海香江、花都一莞城,思的是魏晉遺韻、漢唐古風,悟的是故鄉故人、家國情懷。反映了大灣區人民山水相連,人心相近的關係。其中也包含「一花一世界」「一葉一殊香」的個性化發展,寓意「一國兩制」無窮魅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