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蔡競文)過去有不少團體認為香港稅基過於狹窄,建議本港擴寬稅基、開徵新稅種。事實上,根據特區政府統計顯示,本港的財政收入主要依靠五項收入來源,分別為利得稅、地價收入、印花稅、薪俸稅及投資收入,此五項收入基本佔到整體收入的七八成。
根據立法會秘書處資料研究組截至去年11月中的數據顯示,2022至2023財政年度,利得稅為最大收入來源,佔28%,緊隨其後的是投資收入佔15%、薪俸稅佔12.8%和印花稅佔11.2%,該4個項目共佔政府整體收入67%。
政府五項的收入來源之中,地價收入最受樓市市況影響,2021-22年地價收入為1,430億元,佔政府整體收入20.6%,不過隨市況轉差,2022-23年的地價收入也隨之而下跌,至699億元,佔政府整體收入11.2%。
應減少依賴賣地收入
政府預計2023-24年度賣地收入有850億元。然而2023年推出8幅官地,包括7幅住宅用地及1幅商業地,但只售出4幅住宅地及1幅商業地,賣地收益共約134.41億元,成為2010年主動賣地後最少的一年,距850億元的目標十分遙遠。
特區政府的財政平衡,過去很視乎賣地收入能否達標,市況好的時候庫房當然有進賬,惟市況轉差時則大為影響庫房收入。去年政府賣地接連流標,必定影響政府財政收入,為了減少對賣地的依賴,外界不少聲音建議政府擴闊稅基,以增加收入來源,從而加強財政的穩定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