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茵 高力香港研究部主管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下周發表,利率持續高企之下,經濟復甦的步伐不似預期,資金出路謹慎,投資偏向保守。2024年息口大機會見頂,市場均期待特區政府會有更深化的經濟措施,激活經濟活動,當中呼聲最高,要數樓市「撤辣」。翻看總結去年樓市成交數據,香港樓市表現持續疲軟,全年統計,整體樓價連續兩年下跌,全年累跌約5.8%;一手私人住宅成交量約 10,500宗,比去年上升約15%,卻仍屬10年來次低水平;二手成交量則錄得約36,000宗,創下33年以來的紀錄低位。
土地房屋供應漸趨穩定
坊間普遍視樓市全面「撤辣」為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力求破局的關鍵一招。畢竟,須重申當初推出樓市「辣招」,是為了抑制土地供應不足的情況之下,樓市炒賣成風的因時制宜之舉措。近年在特區政府積極覓地,在政策上推出「公私營發展七三比」以及未來包括「北部都會區」及「交椅洲發展計劃」等大型發展項目下,土地與房屋供應已趨向穩定。
反之,私人住宅樓價在歷史高位至今,下調幅度已超過兩成,本港的負資產個案亦倍增至2.5萬宗,創下自2004年以來的高位,雖然在更完善的按揭政策下,斷供拖欠供款仍屬非常低的水平,然而不能忽視的是所產生的負財富效應,卻會令整體經濟活動更加保守及受到打擊,不利於復甦的目標,並有機會陷入更嚴重的衰退。
「撤辣」迎減息相得益彰
雖說,去年10月份的施政報告已推出「減辣」措施,惟當中大部分的修訂,主要針對於「人才計劃」的置業需求,然而人才來港至決定置業,過程中仍需要穩定工作與收入來源,短時間內更傾向於租賃單位,故需一季後方可驗證成效,在整體經濟及特區政府財政的急切性而言,隨着下半年有機會減息的時間點,作「撤辣」的部署,更合乎現實所需,雙管齊下,可助樓市有5%至10%的升幅。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