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店舖阻街問題過往一直禁之不絕,不少商戶為了便利銷售,往往「罰款當交租」。不過,自從店舖阻街的定額罰款金額於去年10月起由1,500元大幅提高至6,000元後,情況大為改善。食環署署長楊碧筠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過去一年收到的相關投訴和發出定額罰款通知書的數字明顯下降,其中接獲的投訴由1月份的2,314宗降至12月份的1,261宗,跌幅逾40%;同期發出的定額罰款通知書數目亦由1,711張降至僅得92張,激減逾90%。
楊碧筠認為,政府部門積極執法提高罰則,是店舖阻街情況得以改善的重要原因,「打擊店舖阻街是一件很有難度的事,需要有很大力度的執法及罰則才有足夠的阻嚇力以產生成果。」她解釋,打擊店舖阻街不同於打擊個別人士亂丟垃圾,「改變整個行業的習慣和生態與改變個別人士的亂丟垃圾難度相距甚遠,多年來很多店舖將貨物擺在街道的習慣已經習非成是,整個營業操作都融入了這些習慣,例如為節省運輸費用,貨品一日送一次,然後將貨品擺街;又例如商家在計算是否值得租用這間舖時,亦將店舖前的位置可以擺貨納入考慮。」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食環署與警方共進行了逾1,600次聯合執法行動,檢取、充公或清除了逾20公噸貨物,食環署共發出逾7,700張定額罰款通知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