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AI領軍人物之一 致力推動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倪夢璟 上海報道)16日,商湯科技發布訃告,商湯科技創始人、人工智能科學家、浦江實驗室主任、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湯曉鷗因病救治無效,於2023年12月15日23時45分離世。湯曉鷗是中國AI領軍人物之一,在計算機科學領域獲得過多項成就,並致力於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此前,湯曉鷗領軍的中國人工智能團隊入選世界十大人工智能先鋒實驗室,成為亞洲區唯一入選的實驗室,商湯科技也被業內稱為「AI四小龍」之一,並在人工智能應用等領域有着多項創新發展。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湯曉鷗主要從事計算機視覺相關領域的研究,包括多媒體、計算機視覺、模式識別及視頻處理,是全球人臉識別技術的「開拓者」和「探路者」。2014年,湯曉鷗團隊發布研究成果,基於原創的人臉識別算法,準確率達到98.52%,首次超越人眼識別能力(97.53%)。在此前接受內地媒體採訪時,湯曉鷗表示,「我們是第一個用深度學習做人臉的五點定位,把人的眼睛、鼻子、嘴這些定位,用深度學習做出來,可以做到在各種狀態下都能非常精確。」
鼓勵推動原創技術發展
湯曉鷗非常關注中國人工智能發展,他多次參加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等行業大會,並強調了「原創」以及「合作」的重要性。他以影視舉例:「對原創的尊重使得中國的原創電影不斷往前發展,對於原創的尊重也是文藝復興能真正興起的一個原因。」湯曉鷗為商湯科技制定的使命就是「堅持原創,讓人工智能引領人類進步」。他還表示,AI需要與傳統產業合作,幫助傳統產業提高生產效率,解放生產力,「AI可以賦能百業。」
重視AI發展人才培養
在湯曉鷗看來,人才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因素,他的多位學生也都在科技領域發揮着引領作用,他的學生王曉剛帶隊取得了中國學者第一個ImageNet(一個基於圖像分類和物體識別的國際競賽)世界冠軍;另一個學生何愷明開發的計算機視覺領域的流行架構——深度殘差網絡(ResNets)則成為GPT等大模型系列的基礎。湯曉鷗說:「人工智能的第一個字是人,有了頂級的人才,一流的AI就水到渠成了。」在多場重量級大會上,他都提到過自己學生的研究成果,或者是企業研發人員的成果,他強調,「尊重人才,重視人才培養,AI+教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才能讓原創源遠流長」。
多領域皆獲非凡成果
不止是商湯的創始人,湯曉鷗還擔任了浦江實驗室主任、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等職務,在他看來,學術的充分交流,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AI需要突破傳統行業之間的界限,突破學術與產業的界限,突破學術的國界,AI需要大家的交流合作。」
無論在學術領域還是在前沿科技發展領域,湯曉鷗都曾取得過非凡成果。湯曉鷗等人所著論文《基於暗原色的單一圖像去霧技術》曾獲得頂尖國際會議IEEE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大會(CVPR)該年度的「最佳論文獎」,這是該會議創辦25年後,首次有亞洲學者獲得這項最高的榮譽。他領導的團隊同微軟亞洲研究院合作研發的圖像識別技術已被用於微軟圖像搜索引擎,成為世界上第一項被用於大規模商業應用的圖像識別技術。
在商湯科技公布的訃告中提到,「他(湯曉鷗)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矢志創新、勇擔重任,把全部精力奉獻於計算機科學研究,積極推動原創技術發展,為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科技事業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二十多年來悉心培養學生,桃李滿天下。他們將傳承湯曉鷗教授的精神和理念,在發展人工智能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