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欖綜合康復服務大樓」已裝修完畢,大樓有大面積綠化和園藝空間。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於小欖醫院原址興建的「小欖綜合康復服務大樓」已裝修完畢,將由本月起分階段投入服務,最遲明年第一季全面投入使用。社會福利署介紹,該所全港最大、最新的精神康復和殘疾護理大樓,將有助縮短相關殘疾人士宿位輪候時間。

另提供日間訓練職業康復服務

小欖綜合康復服務大樓(大樓)位於屯門小欖康輝路12號及20號,樓面面積達42,000平方米,提供1,710個服務名額(包括1,150個住宿照顧名額和560個日間訓練和職業康復服務名額),並聘請800名至1,000名醫護和工作人員,由香港耀能協會、東華三院及新生精神康復會3間非政府機構分別營運。

大樓將提供5種殘疾人宿舍及兩種日間訓練和職業康復服務,包括嚴重肢體傷殘人士宿舍(75個名額)、中度智障人士宿舍(75個名額)、嚴重智障人士宿舍(400個名額)、嚴重殘疾人士護理院(200個名額)、長期護理院(400個名額)、綜合職業康復服務中心(160個名額),以及展能中心(400個名額)。

大樓用4年耗資13億元建成,其設計宗旨是綠色環保,並以人為本,滿足院友福祉和需要。大樓利用山坡環境分高座和低座,既有利於通風,亦有更好景觀,並先後榮獲2023年度香港綠建築議會環保建築獎,以及2023年度香港建築師學會機構建築優異獎。

「大樓有很多節能、回收的綠色環保設計,包括300塊太陽能板,為公共照明提供可再生能源。同時亦有雨水收集設計,用於綠化灌溉;也用上很多中空設計,以及採用大面積玻璃,能促進空氣流通以及自然採光。」社署副署長(服務)黃國進日前向傳媒介紹,大樓還專門設計了環境優美的親友探訪空間「樂聚閣」,供院友和親人共享天倫之樂。康復大樓有大面積綠園藝空間,以及輕食咖啡店,為院友提供職能訓練等。

大樓又採用了很多現代科技,減輕職員繁重工作,包括智能衣物運送系統,「逾千名院友每天換洗是很繁重的工作,走廊都長達一兩百米,有了這個系統能節省不少人力。」考慮到院友每天要服用各種藥物,大樓還裝置了分藥機,以減輕醫護人員工作量。

大樓還配置了12部小巴,方便院友參加戶外活動,或安排親友集體探訪活動,又購置了一部5.5噸輕型貨車,以方便院友參與職能訓練,包括印刷、送遞、汽車美容、清潔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