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近年來,中國器官捐獻和移植事業不斷發展。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表示,目前內地共有器官移植醫療機構188家,其中,肝臟移植118家,腎臟移植149家,心臟移植76家,肺臟移植60家,胰腺移植50家,小腸移植45家。2022年,完成器官移植手術2萬餘例,數量位居全球第二、亞洲第一。在取得上述成績的同時,中國器官移植臨床服務也存在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黃潔夫表示,針對這些問題,條例在資質准入、資源布局、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完善。嚴格器官移植醫療機構資質准入,明確醫療機構從事器官移植應當具備的條件;優化器官移植臨床服務資源布局;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要求從事器官移植的醫療機構配備相應的管理人員、執業醫師和其他醫務人員。此外,對於實施器官移植手術的執業醫師,要求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和臨床工作經驗,並經培訓考核合格。通過嚴格要求,來確保器官移植醫療服務的水平和質量。
條例明確,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從事人體器官獲取、移植,應當遵守倫理原則和相關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規範;應當對人體器官捐獻人和獲取的人體器官進行醫學檢查,對接受人接受人體器官移植的風險進行評估,並採取措施降低風險。條例加大處罰力度,嚴厲打擊器官捐獻和移植領域的違法行為,對醫務人員的行為嚴格規範。條例明確,醫務人員參與買賣人體器官或者從事與買賣人體器官有關活動的,終身禁止其從事醫療衞生服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