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維雄 全國政協委員
2021年3月特區完善選舉制度,700多萬市民都盼望香港可以告別劣質政治,社會發展能夠重回正軌。新選制實施至今2年多以來,先後舉行選委會、行政長官、立法會選舉,以及剛落幕的區議會選舉。本屆區議會選舉,是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的最後一塊拼圖,區議會總算恢復扎根基層、提供建設性惠民服務的本來面貌。未來區議會要着力排解民生憂難,愛民為民,想市民之所想,急市民之所急,解市民之所困,充分發揮好在基層、接地氣的優勢,及時發現、反映市民訴求,配合、協助特區政府積極回應,做市民看得見、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實事好事,贏得他們的認同和支持。
市民需要一個心繫社區的區議會,大家的生活、工作、讀書、養老、醫療等基本問題能夠被體貼關顧,討論的事項不要與政治鬥爭扯上關係。大到地區水浸、環境噪音、交通運輸,小到樓宇天花板漏水、走廊衞生,還有林林總總的公共服務辦事流程,大家都希望找到能幹的區議會和區議員為他們排憂解困。
根據基本法,區議會是一個非政權性諮詢組織,工作焦點應該放在地區問題上。過去幾年,區議會一度出現泛政治化亂象,反中亂港政客藉區議會平台搞政治鬥爭,散播極端信息煽暴播「獨」,將服務地區、服務市民的區議會定位拋諸腦後,大量區議會撥款申請與審批受阻延,社區活動無法舉行。這種結果並不符市民所望。完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後,反中亂港者被排除在外,立法會和區議會回歸理性務實,之前的政治亂象已不復見,本屆區議會選舉得以在平和、理性的氛圍中舉行。
泛政治化的土壤被剷除,良性競爭、理性務實、富有建設性的選舉文化新氣象呈現。逾百萬名選民投出重要一票,選出造福社區的心水人選,履行公民義務。政府設立「鄰近邊境投票站」,並資助長者中心安排交通接載長者前往投票;在投票期間,雖然票站電子系統發生故障,但選管會能夠迅速反應並適當延長投票時間。整個流程的完善程度令人欣賞。
更讓人欣喜的是,399名候選人愛國愛港,背景結構多元,來自多個社會界別和階層,既有「90後」青年才俊,也有資深專業精英,以及扎根基層、服務社區幾十年的地區人士、少數族裔。大家拚人品、拚政綱、拚服務、拚能力,角逐激烈卻又是君子之爭。從選舉過程可以預見,未來幾年的區議會,必定能夠重回服務社區的初心,為市民增添幸福感獲得感。
落實「愛國者治港」後,選委會、行政長官、立法會、區議會選舉相繼順利舉行,有力推動「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廣大市民期望,新產生的區議員能夠肩負地區治理重任,與特區政府和其他愛國愛港力量團結合作,做好政府與市民的橋樑角色,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繼續開拓良政善治的新局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