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曉菁)由香港發展論壇主辦的「盛世?亂世?如何面對世界新局勢」研討會昨日舉行,會上多位學者探討中美關係。成為資本董事長李世默認為,過去的全球化機制無法持續。中國拒絕長期停在邊緣地位,努力從邊緣走到中心,而美國作為世界霸主難以接受這種競爭關係,兩國的衝突和對抗難以避免。
李世默直言,最近不少外媒看淡中國經濟,認為內地房地產行業衰退、互聯網平台經濟遭遏制,甚至調侃中國經濟「日本化」等等。但他樂觀地指出,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正迎來「範式轉變(Paradigm shift)」,當前整體產業的附加值約為12%,但科技產業正在不斷發展,助力產業轉型,提升企業利潤,料附加值增長潛力可達30%至40%。
他解釋,以往依靠房地產、消費互聯網、中低端製造業的增長模式已不再適用,必須通過科技賦能存量產能,用科技引領新興產業。他舉例,內地生命科學、合成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的發展正遙遙領先世界,但半導體產業的研發和突破仍需時間。
張維為:「一帶一路」成果豐碩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認為,中美關係有「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接受」四個階段,就早前的中美元首會晤、近日的氣候大會談判等來看,雙方進入了「討價還價」的階段,他稱兩國只有經過交鋒,才能更好地交流。他相信長期而言,中美能友好相處。
他並表示,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10年間取得豐碩成果,已經有150多個國家參與其中。美國從冷嘲熱諷變為效仿,但全球基建和投資夥伴關係(PGII)提出1年多,未有明確的項目或資金進展,實在難以對「一帶一路」發起真正的挑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