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為應對近期學童自殺的問題,通過醫務衞生局、教育局和社會福利署的跨部門合作,於昨日開始至明年1月期間在全港中學推行以學校為本的三層應急機制,與學校、家長和社會各持份者攜手合作,及早識別和支援有高風險的學生。

應急機制第一層是協助學校及早識別有較高自殺風險或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務求優先為他們提供及時和適當的介入。學校應透過校內的跨專業團隊共同檢視校內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的情況,優先照顧和輔導有較高自殺風險的學生,為他們提供適時的協助及尋求專業的輔導或治療服務。

第二層是政府以跨部門、跨專業及跨界別合作的方式,組織「校外支援網絡」,為學校在短期內增強「外援」。如學校人手不足以應付學生的需要,教育局會協助將個案轉介予社署統籌及安排的「校外支援網絡隊伍」跟進,該隊伍會盡快接觸有關學生及安排跟進服務,包括透過個人、小組或線上形式,提供評估、支援和輔導等應急介入服務,亦會因應個別學生的需要轉介其他服務。

第三層是由校長轉介有嚴重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予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精神科服務。經分流及甄別後,如情況屬緊急,醫管局會優先處理。此外,醫管局會設立一條專為校長而設的電話諮詢熱線,提供專業意見。

定期辦家長「守門人」訓練

教育局已向全港中學發出信函,通知學校有關機制的詳情。特區政府會密切檢視機制的運作情況。為加強家長對子女的支援,教育局亦會與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十八區家長教師會聯會和各區地區校長聯會合作,於下周六(9日)舉行實體家長講座。教育局又會每年定期舉辦家長「守門人」訓練,持續積極推展家長教育,期望透過整個社會攜手合作,共同建立支援網絡及營造接納與關愛的文化,陪伴學生面對成長路上的不同挑戰,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