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最近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醫生用上了如下的一句廣東諺語來作為對人生規劃中有生育意願的年輕夫婦的一點忠告:
有仔趁嫩生
盧醫生從醫療健康角度交出如下的理據:不少年輕夫婦以為現時有輔助生育,可以先行「雪卵」,延遲生育就不是問題了。他強調,30歲前和40歲後懷孕是兩碼子的事——懷孕機會走低,孕婦和胎兒所承受的風險相對走高。據現代醫學研究所得,卵子的質素會隨年齡下降,令女士難以成孕。其實「雪卵」亦有風險,需要長時間注射荷爾蒙和進行微創手術取卵,對健康會有影響,所承受的經濟壓力都不用說了。總而言之,女士們最好在30歲前計劃生育,以免錯過生育的良機。
人們對「有仔趁嫩生」的理解是「生仔要趁後生」;但從句子的結構,卻教人無法想像有這個意思。據筆者的考究,此話的原句是:
在夫婦二人均「有」生殖(生「仔」)能力的時候就要「趁」後生(「嫩」)計劃「生」育。
至於民間,「有仔趁嫩生」的理據如下:舊時的人認為老了如可享兒孫福是最完滿的人生。若然選擇遲生育,到年老時子女還未出身,由於在經濟上還需要倚賴你,你在沒有享兒福的同時還要繼續承擔供養的責任,此時的你說苦不苦呢?事實上,年老帶兒真是一件苦差——年齡的差距進一步擴闊代溝,因而在相處時產生不少衝突。又你可能因為年邁而感到事事力不從心,間接加大了抑鬱的風險。試想,到兒子成家立室再到抱孫兒的時候,你很可能已離天國不遠了;相反如你「有仔趁嫩生」,你便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享受兒孫福了。
廣東人有以下一句俗語,網上流傳了多個版本:
白鱔上沙灘,唔死一身潺(殘)
黃鱔上沙灘,唔死一身潺(殘)
要確定是黃鱔定白鱔、潺定殘,還是兩者皆可,就得要看牠們的棲息地。黃鱔棲息於稻田、湖泊、池塘、河道與溝渠等泥質地的水域,甚至沼澤、被水淹的田野或濕地等。黃鱔還喜歡匿藏在混濁的泥質水底的洞穴中,或堤岸的石隙中。白鱔在進行不同的活動時,生活在不同的地方。當白鱔進行繁殖時,牠們生活在海水之中;當孵化出來的白鱔處於生長發育階段時,牠們又會回到淡水之中。由此看來,黃鱔不會出現在海域之中,因而不可能接觸到沙灘,所以如有人說「黃鱔上沙灘」就大錯特錯了。白鱔的表皮非常之薄,攤在粗糙的沙粒上除感覺到很不舒服外,還會很容易被擦傷;就在生理的反應下,白鱔會分泌出一些「滑潺潺」的液體以作保護。「唔死一身潺」就是白鱔會在這個情況下滿體「潺」。由於「潺」是「煩」的諧音,「唔死一身潺」就是借指「唔死一身煩」——就算不至於死但也有很大的麻煩。沒錯,「殘」也是「潺」的諧音,但只是說出了白鱔上了沙灘的下場,並沒有上述那精警的寓意。
示例:
你咁多嘢唔接,走去接虛擬貨幣代言人嚟做;好喇,而家出事嘞,全世界都以為你有份;今次真係「白鱔上沙灘,唔死一身潺」呀!
從以上一例,大家看到「粵語保育及傳承」上有很多絆腳石——不少粵語專家、語文學者和字典認同了頗多未經驗證的資料,致令上述工程在實踐時難上加難。
廣東人用「kang3」來形容高濃度的酒。這個字明顯由音變而來,究竟本字是哪一個呢?插圖中提供了線索,「強勁」中的「勁」應最適合不過;通過以下音變,就走出了「kang3」這個讀音來:
勁/ging6;變調→敬/ging3;變韻母
→更/gang3;變聲母→kang3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