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業界已商議成立一個統一的的士網約App。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香港白牌車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前,時至今天與的士之爭霸戰更白熱化。的士小巴商總會理事長周國強昨日表示,業界已商議成立一個統一的的士網約App,並同意由政府出面推行和監管:「可以與Uber平台一樣,網上預約點對點,網上付款,網上打分及網上投訴等,改善整體服務素質。」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建議特區政府不妨效法其他地區,將網約車等新式計程車服務規範化,例如要考取計程車牌照、保險,與的士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促進整體服務質素。

的士業稱難找投資作改善

周國強指出,該個擬設立的網絡平台能為乘客提供更安全、更有保障的優質的士服務:「最重要我們有齊第三者保險,合法牌照,為顧客提供合法的計程車服務。」對於政府早年推行的優質的士、車隊管理等計劃,他表示業界支持所有能為乘客提供多樣化服務、引入競爭的任何計劃,但前提是要消除違法網約白牌車問題,「白牌車經營成本遠比正規的士低……導致他們可以投放更多資源吸客。但我哋皮費重,如果要改善服務,又要投放好大筆資金,除非確定無白牌車違法競爭,否則好難搵到投資者投資的士業。」

麥萃才則指出,香港的士拒載、講價、宰客等現象普遍,很大程度是由於舊有的士車牌制度:「的士車牌本應是一個有時限的營運許可證,但目前的士牌成為一個可投資炒賣的資產,政府就失去對業界的有效監管。而分散的的士車主亦難以形成一個統一的監管機制。」

他表示的士車牌有價,車主當然拒絕引入新的競爭,削弱的士車牌價值。因此任何新的計程車服務形式,都會引起業界強烈反對。

籲回購的士牌 還原定位

「問題在於,政府要衡量保障這些車主的利益,還是經濟發展、市民出行便利的需要。」麥萃才說,網約車雖然在傳統的士業抵制下,於世界大多數國家地區難以取得合法地位,仍廣受歡迎,就是因為白牌車提供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型計程車服務,「從經濟學角度,的士業引入競爭十分必要,才能形成不斷改善服務的良性循環。」

他建議政府將網約白牌車規範化,與正規的士要求一致,有相關牌照、保險等,情況與世界各地的做法相若,「可以修例要求網約車需先行申請商業載客執照及交稅,購買乘客險,對司機和車況有詳細要求等,同時以這些稅收補貼傳統的士車主,達至一個滿足各方利益的平衡。」長遠而言,他建議政府自行或與財團合作,回購所有的士車牌,再還原的士車牌應有定位,而非炒賣工具。◆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