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建
房屋問題向來是香港的痛點。為滿足市民對住屋的需求,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公布多項與土地房屋有關的政策。除了加快覓地建屋外,他還提出了對資助出售單位按揭作出放寬安排,即讓包括居屋、綠置居在內的二手市場按揭貸款保證期由30年延長到50年,讓買家可獲得年期更長的按揭貸款,無疑是加快了二手資助房屋單位流轉,幫助更多中低收入人士及家庭置業,進一步完善置業階梯。
目前,全港約有35.2萬個居屋單位,當中有九成的樓齡達20年或以上,其中四成的樓齡更是超過30年。假設有買家心儀位於市區的鑽石山龍蟠苑,又或者鰂魚涌康山花園,因兩者樓齡已超過30年,屬於「高齡居屋」,在舊例下,銀行只能提供最多七成按揭,而其他約25年樓齡的居屋如沙田愉翠苑二期、大圍嘉徑苑等,銀行最多亦只能提供八成按揭,並可因應情況縮短業主還款年期,變相買家或須預備高達三成的首期,情況讓人卻步,導致不少「高齡居屋」的交投數量在近年顯著下降。
在按揭貸款保證期延長的新措施落實後,不少未補地價的「高齡居屋」將會受惠。合資格買家有機會獲銀行提供更高的按揭貸款比例,預計可達九成至九成半,買家同時亦可享有更長的還款期限。有關措施切實呼應施政報告「惠民生添幸福」的主題,買家一來因高承造按揭而減輕了首期費用負擔,盡早實現置業夢想;二來可以有更多、更好、更大的選擇,甚至可以令換樓鏈重啟。在環環相扣的情況下,相信二手資助房屋市場的交投量必定有所增加,過去有部分「高齡居屋」冰封市場亦有機會重新活躍起來。
除了通過延長按揭貸款保證期解決房屋問題外,政府又以多管齊下的方式達至「提量、提速、提效」的房屋目標。事實上,自李家超擔任行政長官以來,香港房屋問題有顯著改善,公屋輪候時間成功「封頂」,由高峰約6年回落至5.3年,並逐步向2026至2027年度降至4.5年的目標邁進,扭轉了多年上升的走勢;政府在覓地方面亦讓人眼前一亮,未來10年熟地供應量將達到3,370公頃,比去年預測的十年期供應多90公頃,可興建約4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超額完成約10萬個單位,幫助市民更快上樓。
近年來,因樓價長期高企,絕大部分市民都面對上車難題,納米樓因而成為本地住屋大趨勢,不論是公營機構還是私人發展商所興建的單位都愈來愈小,市面上甚至出現僅一百多呎的「龍床盤」,據《2021年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香港家庭住戶的人均居所樓面面積中位數約為172平方呎,社會對於「住好啲」的聲音愈來愈大。所以,在房屋供應實現「提量、提速、提效」後,政府應落實「提質」的目標,進一步改善市民的居住空間,提升市民的生活幸福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