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美普建議政府預留重建的彩虹邨單位予牛池灣村等區內其他受重建項目影響的居民搬入。圖為牛池灣村。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書蘭)黃大仙區是全港長者比例最多、勞動人口比例最低的地區之一。工聯會黃大仙東區議會地方選區候選人譚美普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區內長者多、婦女多,對各項醫療服務需求極大,建議特區政府為區內地區康健中心增設中醫問診服務;加快聯合醫院及聖母醫院重建,增加醫護人手,縮短急症室及專科門診輪候時間;為2025年竣工的啟德急症醫院做好交通配套等,確保居民不僅病有良醫,還要「治未病」。

根據特區政府統計處今年4月公布的2022年按區議會分區劃分的人口及住戶統計數字,黃大仙區居民的年齡中位數為50歲,全港最年長;有23.4%人為65歲或以上。

譚美普說,自己扎根服務黃大仙15載,曾任兩屆區議員,十分明白區內人口老化問題嚴重,居民對醫療需求的龐大。工聯會的流動中醫醫療車服務就在區內備受歡迎,然而服務名額有限,更不可能為居民提供全天候服務,故她建議特區政府進一步強化區內地區康健中心的功能,增設中醫問診,並配合區內的長者院舍,為有需要居民定期跟進評估健康情況,做長期病患的健康管理等。

譚美普又說,自己早年在區內成立了媽咪會關顧區內婦女,體會到由於區內人口密度頗高,社區活動空間、設施卻有限,很多基層家庭難以面對生活壓力,建議特區政府應為社區增加託兒服務及適合親子的休憩設施,而地區康健中心亦可擴展服務至精神健康層面。「事實上,有很多基層家長都希望可以閒時多帶孩子去玩室內波波池等活動,共享天倫之樂,然而他們卻未必能負擔去私人遊樂場,甚至主題樂園的票價。」

◆譚美普希望社區增加託兒服務及適合親子的休憩設施。

談到有60年歷史的彩虹邨,譚美普說,邨內單位結構的老化情況非常嚴重,譬如她早前曾接到居民投訴,指有小孩在家洗澡時,浴室突然剝落大塊石屎,險些頭破血流,認為特區政府必須早日推出完善的重建方案,並確保居民能在同區或鄰區安置。

她表示,有見區內的寮屋村牛池灣村亦重建在即,認為彩虹邨完成重建後的單位,亦應研究預留供區內其他受重建項目影響的居民搬入,讓重建項目可持續原區安置。

促盡快落實「東九龍捷運系統」

針對區內交通擠塞問題,譚美普建議特區政府要多管齊下,包括盡快落實「東九龍捷運系統」,由彩虹站延伸至瓊富、慈雲山、竹園等黃大仙區半山,以及在重建彩虹邨時「偷位」,擴闊彩虹交匯處等地的道路等。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