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早年向香港的士行業大力推廣,惟成效不彰。 資料圖片

鄰近地區近年積極推進的士界電子支付的版圖,例如台灣地區最大規模的計程車隊「台灣大車隊」的支付方式多達20種以上。Apple Pay早前與渣打信用卡合作,每筆的士消費皆享優惠,而兩者搭配一般消費回饋最高35%。支付寶於去年9月亦在北京市近萬架的士提供電子繳付車資服務。韓國首爾所有的士均設有電子支付系統,當地市政府資料顯示,信用卡支付的士費的比例由2007年的3.5%升至2014年的60%。相比之下,香港推廣電子收費約十年,至今僅一半的士已安裝電子支付工具,早年兩大內地電子支付平台進駐香港的士行業市場,最終失敗告終。

平台研免「的哥」手續費吸客

聚合電子支付平台Wonder業務增長主管周朗臣認為,在香港推行的士電子支付卻舉步維艱的原因,離不開部分司機憂慮收入全面曝光後收入一目了然,報稅時難以再「左閃右避」,也有司機認為市面的支付平台五花八門,「要對接各式支持方法,豈不是擺到一車都是收款機﹖ 」

針對「唔想裝」、「唔願裝」的問題,近日有聚合電子支付平台從車主的咪錶入手,在咪錶加入支付程式,車程完結後車費金額即時顯示在司機的手機上,乘客透過掃描二維碼即可以多種支付平台付款,而已付的車費將存入司機的虛擬戶口。

為增加司機使用的誘因,支付平台Wonder計劃不向司機收取平台手續費,改為向客人收取3.5%的費用,周朗臣舉例說:「若車費為100元,乘客便需付103.5元。」但他強調,正尋求信用卡公司合作,為碌卡支付車費的乘客提供減免3.5%的優惠,期望更多司機及乘客體驗到使用電子支付的快捷和方便。

至於目前有不少遊客在機場抵港後來不及「唱港錢」搭的士的尷尬問題,他建議政府可考慮在機場設立的士電子支付專線,「現時還要剛落機的旅客四處找港紙搭的士,真係好難睇,香港有必要提升國際形象,真正方便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