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 心
獨克宗最著名的藏漢文化融合的佛教建築是大佛寺。而大佛寺是藏經中傳說的通往彼岸淨土之門。藏經中的香巴拉王國(香格里拉之源),一直作為「彼岸淨土」而存在於人們的理想之中。據描繪,香巴拉王國周圍是一層又一層的雪山,就像蓮花的八個花瓣把香格里拉緊緊地圍在其中。生活在香格里拉的人認為,人的行為有過度、不及和適度三種狀態,過度和不及都是罪惡的,只有適度才是最完美的。所以,這裏的人們都遵守着「適度」的標準,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傳說香巴拉人擁有一種超自然的力量,可以通過一個名為「地之肚臍」的隱秘通道到達彼岸淨土,並因此牢牢掌控着紅塵俗世的一切。這個「地之肚臍」就在獨克宗古城。凡是想要走進彼岸淨土的人們,都要來到獨克宗古城尋找那個神秘的通道。而獨克宗古城的大佛寺就是通往彼岸淨土的神秘通道的入口,大佛寺旁邊那座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鎦金純銅轉經筒則是這條隱秘通道前永遠不滅的明燈,照耀着虔誠者前行的路……
大佛寺在獨克宗古城中心地帶的龜山山頂上,龜山是古城的制高點。清朝康熙年間依龜山建了公園,大佛寺在龜山公園最高處,旁邊就是世界最大的轉經筒。龜山公園入口處有一個很大的水池,清澈透亮。水池的水是大龜山流出的泉水,泉眼已有上千年歷史,泉水清洌甘甜,據稱是仙女所賜。獨克宗人一輩子就喜歡用泉水燒茶、打酥油茶。古時過往馬幫商旅和兵家都在泉邊歇腳儲水。以前每日清晨,許多穿着鮮艷藏袍的少女,頂着水桶,泉邊揹水,成為獨克宗一道亮麗風景線。每到大年三十夜裏,古城裏家家戶戶都要來取泉水,因為據說泉裏有福緣,而且只有那些有福氣的人才能把福緣結回家。
站在龜山下,遠遠地就可以看到大佛寺的牌坊前聳立着一棵松樹,樹身上掛滿了各種各樣色彩斑斕的梵旗,遠遠望去,那綠的樹冠,花的樹身,如是一面迎風飄揚的大纛旗,向人們展示着佛家的莊嚴與肅穆。有人說這棵松是大佛寺的護法,無論是颳風下雨,無論是苦霜寒雪,總能看到他堅定不移的身影屹立,護佑着這座聞名遐邇的藏漢合璧的佛家道場。
大佛寺建於清朝康熙年間,是藏傳佛教道場,但採用的是藏、漢結合的建築格局,各個殿宇的殿頂大多採用了歇山、硬山等形式。儘管因山勢而建,各個殿堂並沒有建設在中軸線上,卻有一條逐級登高的台階式通道把各個殿堂串聯在一起。大佛寺的山門更是別具一格,用一座三重樓四柱式的牌坊代替,聳立在通往大佛寺的山道上。正面是一塊兒紅底兒金字的木質匾額,上面寫着「龜山公園」四個大字。走過牌坊再回頭看時才發現,在牌坊的背面還有一塊兒紅底兒金字的木質匾額懸掛在那兒,上面正是「大佛寺」三個大字。在中原禪宗的叢林道場中,寺名匾額大多懸掛在山門外,遠遠地就能看到,沒想到獨克宗大佛寺卻是這樣的低調。或許,這正是為了給我們的一種昭示,在彼岸淨土,每一位居民都是這樣的低調恭謙,才有了人人嚮往的無憂樂園。
龜山雖不算高,但比較陡,上山要走台階。前往大佛寺的路坡度也較大,每登一步還是有點吃力。因海拔在3,000米以上,多數人上山會有高原反應。通往大佛寺的丹墀欄杆上掛滿了七彩的梵旗,風吹過來,梵旗嘩嘩作響,靈動了肅穆的大龜山。天空中是那種澄淨的藍,藍得一塵不染。有白雲慢悠悠地飄了過來,變幻着各種各樣的姿勢,瞬間起又瞬間逝,如是夢境一般。看到這一切,會令人突然想到《金剛經》中六如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不僅是這滿天的白雲,這裏的一草一木,都是彼岸淨土的慈悲之根,參禪其中即可恍若之間悟透人生的真諦!
大佛寺被藏傳佛教徒傳為「通往彼岸淨土之門」,因而凡是想要走進彼岸淨土的虔誠教徒,都要來到大佛寺尋找那個神秘通道的入口。大佛寺一直以來都是藏傳佛教徒前來朝聖的寶地。朝聖,是朝拜聖地聖像,多指宗教徒朝拜聖地的宗教活動。許多宗教認為特定地方有靈性,教徒一生中必須去朝拜。
雲慢慢地散了,陽光灑在了紅色的寺牆上,灑在了金色的吉祥勝幢轉經筒上,也灑在了山腳下匍匐前行的虔誠朝聖者身上。朝聖者身上穿着節日的盛裝,紅色的藏袍,藍色的氈帽,脖子上還繫着一條潔白的哈達,在如詩如畫的龜山風景中慢慢地挪動着腳步,一步一磕首地從龜山山腳下開始攀登通往大佛寺的台階,虔誠的目光堅毅無比。
大佛寺的大經堂洞開。在喇嘛們虔誠的誦經聲中,朝聖者一步一磕首地拜進大經堂,開始朝聖之旅的最後儀程。大佛寺大經堂又稱朝陽堂,矗立在龜山頂峰,高三層,為漢式的歇山式殿宇。大經堂上面的金輪是佛教中一個重要的符號和象徵物,體現了佛法的智慧、宇宙的和諧、以及佛教的精神境界。大經堂邊上是金剛壇城殿,站在殿外可以俯瞰整個獨克宗古城。大經堂就如同大雄寶殿,是整座寺院的中心建築。堂內供奉着釋迦牟尼大佛,朝聖者最後一站就是在大經堂拜謁佛祖。在朝聖者一步步磕進大經堂時,大佛寺的喇嘛們早已經開始誦經。朝聖者跪在佛祖面前連連磕拜。磕拜後又來到佛祖面前,雙手手背朝下放在供台上,恭恭敬敬地用額頭輕輕地親吻佛祖面前的供台,還有佛祖金色袈裟下的腳趾。
一時間鐘磬齊鳴,長長的藏樂筒欽發出了粗獷、低沉而威嚴的聲音,精美的藏樂剛洞調控着其中的章節,發出細長而高亢的響聲。站在經堂外的遊客都剎時感到撼天動地的共鳴,一種神聖的情緒湧了上來,幾乎要滄然淚下,不由得隨着堂內眾人跪倒塵埃……
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人生總是在不停求索中度過。如一段段旅行,當走過一段風景,又總會為下一個美景出發,總會認為下一個風景更加色彩斑斕。但是,很多時候,這個世界給人們的總是失望多於希望。讓人們不停地奔波,不停地求索。來到大佛寺,來到彼岸淨土,人們才會發現,無論是世界發現了我們,還是我們發現了世界,這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在彼岸,有一處淨土世界等待着我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