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佩玉指劏房難免對樓宇結構造成額外負荷。圖為有單位出現裂縫的永康街50E號。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友光 攝

現時不少劏房升高地台改渠管,或多或少對樓宇結構造成額外負荷。深水埗區議員劉佩玉表示,就長沙灣唐樓單位出現裂痕問題,實際原因需視乎還原劏房後作自住單位的工程質素,但「間完(劏房)唔多唔少都會有一定程度破壞」,難以百分百完全回復,建議政府在訂立居住環境最低標準後,加強巡查揪出劣質劏房,並安排住客入住過渡性房屋。

劉佩玉指出,劏房升高地台非常普遍,若工程質素較低,「渠務去水位走嚟走去容易導致水浸、渠務及石屎剝落等問題」,加上一個單位改作「十間八間劏房」,樓宇必然因居住人口增加承受極大壓力,甚至發生危險。

她坦言,長沙灣唐樓單位出現裂痕,需視乎業主復原情況,即是否尋找合資格工程師,或者承辦商跟進,但一般而言,即使劏房住戶向業主投訴,業主也不願出錢解決,只會換來一句:「你咪唔好租囉!」

劉佩玉認為,政府除了按照施政報告內容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為居住環境設定最低標準,及針對低於標準的劏房提出取締方法,還須進行全港普查,例如按照先後次序尋找劣質劏房,若發現逾50年樓齡的劏房不符合規格,必須按程序進行取締。同時,政府應為現有劏房住戶提供適切安置,例如安排他們入住簡易公屋或過渡性房屋,否則「佢哋只能住另一間劏房」。

至於劏房的內部問題,她認為即使政府推出租務管制條例,加強打擊濫收水電費問題,仍有不少住戶擔心被業主趕走而敢怒不敢言,不敢為此舉報,因此政府亦須加強這方面的執法及抽查,為弱勢社群提供援助。◆香港文匯報記者 蕭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