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爹拜妻拜友各有各拜 攜元寶燒肉或兩手空空皆可
昨日是重陽節,是傳統祭祖日之一,香港各大墳場迎來大量前往掃墓、慎終追遠的孝子賢孫。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下午到鑽石山墳場和靈灰安置所思親堂現場直擊,發現不少市民手提幾大袋祭品和食物前來,亦有人空手而來,認為虔誠拜祭心意為重。有前來拜祭父親的市民表示,其父已過世多年,自己經已釋懷,拜山變成一種習慣,懷着平常心祭拜先人。 ◆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
昨日下午,就記者所見,思親堂內不允許燃燒香燭,但附近的露天地方設有化寶和燃燒冥鏹設施,市民均按照各人習慣拜祭。有人將塑膠花束插在靈位上,向往生者低訴,亦有人攜帶大量元寶、冥鏹投入鐵桶,希望先人在另一方生活安逸。
人流不多 長假料分散正日人潮
大部分拜山人士都表示,對比往年,昨日人流不算太多,推測是長假期分散了重陽節正日的人流。
王先生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每年重陽都會來拜祭父親,其父正好是農曆九月初九生日,令重陽節對他有雙倍意義,「我帶了花,也買了他生前愛吃的燒肉飯,是我的一份心意。其實爸爸走了這麼多年,我的心情已經很平靜了,到了這天(重陽節),我們兄弟姊妹誰有空都會過來。」
同樣來祭拜父親的陳先生表示,當年父親得了急病,匆匆離世,起初感覺十分遺憾,但經過多年心情已經撫平。
7歲童拜太爺:印象不深但懷念
7歲的王同學和長輩親屬一同來拜祭太爺爺,他學着大人的樣子拿起香燭,在靈位前鞠躬:「我對太爺爺印象不是很深,但有懷念。」
葉先生獨自來悼念亡妻,在她的靈位前獻花,「我每年重陽都會來一次,有時得閒也會過來。」
趙先生則前來拜祭英年早逝的中學好友,他憶述二人關係非常密切,形容是生死之交,他會永遠銘記這份友誼。
華人永遠墳場安排免費電動車載長者
每逢清明節、重陽節前後數個周末和節日當天,香港各墳場都會實施封路,鑽石山思親堂的位置尚屬便利,而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位於山上,掃墓人士要徒步登高。昨日華人永遠墳場如常安排免費電動車接載長者或特別有需要者上落山。有舉家登山的長輩,需輪候一小時方能登山會合子孫。
有市民攜帶大量祭品,為方便拖行,自帶模型車運送。該名市民表示,祭品總重逾10公斤,過去兩年都會出動大比例型模型車拖祭品上山,節省人力。
另外,近年特區政府推廣綠色殯葬,鼓勵市民在紀念花園或海上撒放先人骨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