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中國倡議走向國際實踐 10年成就亮點具里程碑意義
香港文匯報訊 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周二(10月17日)起連續兩日在北京舉行。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之際,今次高峰論壇備受矚目。多家外媒提到10年來在各方努力下,共建「一帶一路」從中國倡議走向國際實踐,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台,其成就與亮點具有里程碑意義,將為全球合作作出貢獻。
歐洲《現代外交》網站上周六刊文稱,今次各國代表將在論壇上提供多元化觀點,為全球合作作出貢獻。過去10年來,「一帶一路」倡議打破地理障礙,促進經濟增長,已成為國際合作的「燈塔」,「在世界面臨地緣政治緊張和經濟不確定性等挑戰之際,屹立不倒的『一帶一路』倡議證明了國際合作的力量。」
墨西哥《千年報》指出,「一帶一路」倡議吸引歐洲、亞洲、非洲和中東許多國家加入,尤其中國不干涉他國內政,不強加意志於相關國家,不在投融資合作中附加政治條件,受到許多參與國家歡迎。烏干達《新景報》網站指出,中國相信世界千姿百態,各國都有自身習俗和社會經濟體系,「中國向世界開放,貿易就會隨之而來。」
美智庫:推動全球清潔能源行業發展
德國《資本》月刊網站刊文指出,過去10年間,「一帶一路」倡議推進全球經濟發展,港口、鐵路和貨櫃轉運點等基建成果有目共睹,數碼「絲綢之路」推進數碼基建布局,也讓「一帶一路」的節點更加高效。日本《每日新聞》周日報道,憑藉「一帶一路」這一重大國際倡議,中國影響力不斷擴大,「今屆峰會將由中國向全球展示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決心。」
《巴基斯坦觀察家報》網站指出,「一帶一路」倡議具有吸引力和潛力,有助透過興建基建、刺激投資、消除貧困、創造就業、促進經濟轉型等方式,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新的經濟發展路徑。文章以埃塞俄比亞為例提到,中國援助的基建設施和融資倡議,讓作為非洲內陸國家的埃塞俄比亞獲得貿易和投資機會,其產品又透過電商網絡進入中國、走向世界。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早前發布名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將推動清潔能源轉型》的文章,指出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預計將佔全球總發電量的一半,中國將處於領先地位。文章認為,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進行清潔能源合作與投資,將有力推動全球清潔能源行業發展。
肯尼亞媒體:工業化改善非洲人生活
法國「中東之鑰」網站亦報道,中東國家對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充滿熱情。文章援引對中東地區4.5萬名18至24歲年輕人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0%受訪者認為中國是他們國家的朋友。文章指出,中國與中東國家的雙邊夥伴關係至關重要且非常全面,這些戰略夥伴關係有利於加強經濟合作。
肯尼亞廣播集團網站報道,「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以來,非洲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推動的工業化能夠促進非洲整體經濟增長,提高人民收入,改善生活水平。多年來非洲國家不斷努力,希望將其經濟從過度依賴農業和原材料出口轉變為更加多樣化的產業體系。中國及一些發達國家都表示願意幫助非洲大陸實現這一願景,然而只有中國通過各種具體項目踐行了承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