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教聯會副會長鄧飛、教聯會副會長朱國強、教聯會理事施志勁。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金文博)香港不少校舍均有廿年或以上樓齡,部分設施已經老化和耗損,尤其近月接連發生超強颱風及世紀暴雨襲港,更令一些舊校雪上加霜。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昨日公布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本港不少學校均面對校舍空間不足、設施老化及維修質量參差三大問題。教聯會促請政府正視校舍保養維修及加建、重建的工程問題,以保障學生學習的基本權益和師生的人身安全。

教聯會於今年7月就校舍設施事宜向學校進行調查,獲48間中小學及特殊學校回覆。調查顯示,所有受訪學校均認為自身校舍有需要進行修葺,近七成認為學校並無足夠的特別室供日常運作及使用,亦有約七成指出其特別室有需要進行維修。

有學校改裝貨櫃用作體育室

教聯會進一步指出,受影響學校主要面對校舍空間不足、設施老化及維修質量參差三大問題。在空間不足方面,有學校須在操場或電腦室進行集會,畢業禮時須外出租借場地或分批進行,有學校更需要改裝貨櫃用作體育室。

學校亦普遍面對設施因老化缺乏修葺而帶來的衞生及安全問題,例如有學校的教員室假天花老化剝落而衍生鼠患,廁所喉管因滲漏或堵塞而導致「爆屎渠」,以及升降機老化經常令師生被困。

承辦商的維修質量參差亦為學校帶來負面影響。有學校的圖書館天花出現嚴重滲水形成水槽,造成「室內降雨」,亦有窗戶甫一安裝即出現滲漏,導致牆身受影響而出現水泡及剝落等。

教聯會提出多項建議,包括促請教育局重新檢視及修訂有關學校制定的工程費用門檻並調整標準,事前宜先向全港學校進行調查收集數據,定下工程的優先次序,讓低於標準的校舍優先處理;日後招標時應分拆合約,引入更多競爭以加快工程進度及提升整體質素;設專款作加建和改建校舍之用,以改善低於標準校舍的殘舊與空間不足困境,讓所有學生均可獲得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