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蔡競文)為了實現2050年前達至「碳中和」的目標,《施政報告2022》中提出在2023年試行氫燃料電池雙層巴士及重型車,以及在2025年制訂陸上運輸使用氫能的策略,汽車科技研發中心(APAS)昨日公布全港首份《香港氫能經濟發展報告及問卷調查結果》,該中心行政總裁張梓昌表示,業界均期待政府未來公布有關氫能政策,以他了解,政府已邀請顧問就氫能政策做研究,期望明年可以有相關報告出台,以及建立使用氫能的路線圖、長遠目標和監管框架等。
問卷調查於今年8至9月進行,成功訪問了88位行業持份者,當中包括小巴、巴士和汽車裝置營運商等。在香港推廣氫能的使用是實現碳中和整體計劃的一部分,調查顯示,有87.5%受訪者同意氫能將成為未來減少空氣污染並實現碳中和的重要能源之一。
倘成本貴逾兩成 將窒礙應用
調查結果顯示,業界最關心運輸成本,有56.8%受訪者認為氫氣售價會窒礙其廣泛使用的程度,如果氫能汽車的營運成本比傳統汽車或純電動車不高於兩成,55%受訪者願意轉用氫能汽車。也有64.8%受訪者認為,在考慮里程範圍和充電、加氫時間時,更偏好氫能商用車而非電動商用車。
香港城市大學能源及環境學院吳永豪表示,調查報告反映業界對氫能在香港發展正面,對氫能安全有信心,就算氫能汽車成本比傳統汽車或電動車差距高達兩成,亦願意改用氫能汽車。
此外,超過四成受訪者認為香港難以生產足夠氫氣供本地使用,這或與香港土地供應不足之意見有關;當中,有51.1%意見認為香港缺乏土地作綠氫生產,另外有62.5%認為香港需從內地或其他國家,如澳洲、智利和南非進口氫氣才能滿足本地氫氣需求。
氫燃料電池具較高續航力
至於香港目前氫能的使用情況,去年7月中城巴引入全港首架三軸雙層氫能巴士,加氫的過程僅需約10至15分鐘,可應付本港山路及斜坡行車環境。張梓昌早前曾表示,氫燃料電池相較傳統電動車有更高續航力,加氫20分鐘後最長能行駛400公里;而電動車充電三至四小時,只能行駛200公里。不過,他指香港很多地方路窄而且很多上斜下斜的地方,在使用氫燃料電池時需要一定調校,不可以像現時購入的車輛立刻落地使用。
香港氫能經濟發展調查結果
氫氣生產及供應方面
◆51.1%認為香港缺乏土地作綠氫生產
◆62.5%為香港需從內地或其他國家,如澳洲、智利和南非進口氫氣才能滿足本地氫氣需
氫能安全方面
◆68.2%認為氫能汽車的安全不遜於傳統汽車或純電動車
◆80.7%認為氫能汽車只要符合適當的國際標準/要求,便可安全使用
運輸成本方面
◆56.8%認為氫氣售價會窒礙其廣泛使用的程度
◆55%認為如果氫能汽車的營運成本比傳統汽車或純電動車不高於兩成,願意轉用氫能汽車
◆64.8%認為在考慮里程範圍和充電/加氫時間時,更偏好氫能商用車而非電動商用車
◆22%認為無論運營成本如何,都對轉換到氫能汽車不抱強烈興趣
資料來源:汽車科技研發中心
製表:記者 蔡競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