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觀塘海濱的夜市市集「青年藝術節 x 中秋『觀』光市集」人頭湧湧。主辦方供圖
◆THE SCENTIST的檔主Annie(左)希望夜市成為長期狀態。
◆D2 Place長期經營室內主題市集,有檔主表示對夜市較有興趣。
◆星光夜市中的不少攤檔都會售賣具本地特色的商品。

政府早前開展「香港夜繽紛 」計劃,希望令香港的夜晚氣氛回歸熱鬧,隨着近日一系列多元化的夜間活動開始舉辦,尖沙咀、灣仔、堅尼地城、荃灣等區域海濱夜市應運而生,吸引不少市民到來。音樂表演、文創、飲食,是夜市必不可少的元素,香港文匯報將從這三方面,訪問不同界別人士,期望切身參與者的感受與意見,可以促進「香港夜繽紛 」的長期發展。

一個城市的日與夜,大概都是兩副不同的模樣,香港雖是彈丸之地,但五臟俱全,飛天遁地包羅萬有。度過漫長的三年封閉時光,香港重新為遊人打開大門,停滯了太久的夜色,終於開始重現霓虹。但是,居高不下的地租物價,海內外大環境吸引力的雙重夾擊,這個城市的「夜繽紛」是大勢所趨的華麗復甦,還是一廂情願的曇花一現?香港文匯報記者近日走進數個夜市,訪問多位經營本地特色文創及手作品牌的檔主,他們多看好夜經濟的發展前景,願在此延續本地市集多文創手作精品的特色,也冀望夜市規模更大、開放時間更長、配套設施更完善,以更豐富多元的方式刺激消費,點亮夜經濟。◆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茜

拍攝香港的人總不會錯過香港的夜色,疫情前的香港有種來日方長的不知疲倦,升騰的萬家煙火氣與華麗都市的霓虹鼎立,交錯出一幅民間浮世繪。然而疫情期間,東方之珠曾短暫暗淡失色,疫後香港人努力尋找振興經濟的方法,夜經濟的璀璨燈火再次點亮,高樓間映照出點點星光與剪影,各處夜市皆以豐富的文化主題吸引着市民和遊人,香港正以強烈的力量衝擊着人們,使之眷戀、使之嘩然、使之神往。

檔主對夜市形式很有信心

星光大道標誌着香港電影業的重要里程,是紀念業界影星傑出成就的特色景點。就在9月22日,夜幕剛剛降臨在尖沙咀海旁,一座座白色的小房子便亮起了耀眼燈光。是因K11 MUSEA 與星光大道聯手合辦全港首個文化海濱夜市「星光夜市Night Market by the Sea」,帶來近30個攤檔及充滿香港特色的街頭小食。在香港人耳熟能詳的經典電影歌曲下,引領人漫步香港電影拍攝名場面:尖沙咀海濱長廊及星光大道,一起緬懷香港電影輝煌成就,投入一場星光璀璨的想像之旅。

「星光夜市Night Market by the Sea」作為「香港夜繽紛」的頭陣之一,有不錯的反響,記者於現場所見,商品數量或種類似乎都頗為供不應求。除了香港本地食物如燒賣、檸檬茶等頗受歡迎,一些特色小吃的攤位,如黑松露Gelato、紅白酒等亦大排長龍,隨着入夜後更可以人山人海來形容。難怪大部分檔主都表示對生意回報感到滿意,並且對這樣的夜市形式有相當的信心。

夜市集、夜經濟當然不止是賣輕食,文創精品及手作品也很重要。

售賣手工香水、蠟燭的攤檔,本地品牌THE SCENTIST的檔主Annie介紹道,他們平時也在不同的市集出現,不時擺檔經營,但這次以夜市的形式卻是第一次。她說:「一來當然是風景很好,相信會吸引到不同的人群,二來海邊夜市概念也比較新鮮。但要承擔的風險是天氣的不穩定、燈光不夠這些。」然而,他們對香港的夜市發展看好,亦希望能夠變成一種長期的狀態,對目前的租金、成本表示可以接受。

創作的心思才是最值錢

另一檔主Yvonne則經營自己手作的飾物,她的作品有香港特色,也對夜市有較大興趣,她在D2 Place擺檔已經很長時間,也會在網絡的渠道為客人訂製手作品。她說:「夜市販賣的一般都不是必需品,需要有特色的東西去刺激消費。」她認為文創類的作品不能光是看材料、製作的價錢,其實當中創作的心思才是最值錢的部分。「香港的夜市不同於台灣,手作是我們的特色,慢工出細活,這是珍貴的地方。」對於往後進軍夜市,她認為遲早都會行動,亦相信是次政府及各主辦方的行動力。

加遮陽棚有利檔主與客人

另一檔以手工皂、飾物為商品的Origin Element的檔主Kin則表示,自己本身是有工作室的,也會時不時在市集擺檔增加知名度。當日接受訪問時,他們擺檔已經兩小時左右,表示相對預期來說銷量較不滿意,「可能始終比較熱,等於你去逛街,如果很熱很不舒服,你也會沒有心情。」他們認為如果規模大一些,攤位頂上有遮擋太陽的棚,也許檔主和客人就會舒服很多。

夜市始終偏向於消遣行為

事實上,香港的夜市已經蕭條多時了。雖說廟街、女人街仍在,大排檔依舊煙火氣,但能讓港人想起夜市二字的,絕非這種。D2 Place長期經營室內主題市集,雖然並非在夜幕之下,但整個環境氣氛與夜市有幾分相似。經營寵物食物、用品的張小姐表示自己不會參加夜市,她說道:「夜市始終與普通市集不一樣,偏向於是一種消遣行為,像我經營寵物用品,但又有幾多人會帶寵物去人擠人的地方?夜市商品的局限性比較大,再加上目標人群有一部分是遊客。」她又表示,香港的消費模式其實已經成型,比如想「掃街」吃小吃,就去旺角,想買什麼都會有固定的地方,她對於夜市的未來,認為需要有較大轉變和調整才可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