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對於好朋友的叫法,廣東人有以下好幾個:
老友;老死;死黨;老棚;老友記
「老友」就是舊朋友、認識很久的朋友;如認識很久還是朋友,那應是「好朋友」了。
「死友」指交情篤厚,至死不相負的朋友。書面語中,「老死」指因年老而死亡,如:老死異鄉。廣東人會把「死友」說成「老死」。如是者,對方稱得上「老死」,雙方應不是普通的「老友」。
「朋黨」指同類的人相互集結成黨派,一般排除異己。要好的「朋黨」就是「死黨」了。
就「老棚」一詞(「棚」讀「棚4-2」),現在除不多人說外,還有人認為這是一個黑社會用語。查「棚」指木棚,大家怎也看不出與好朋友扯上關係。其實「棚」是個借字,此字由「朋」通過音變而來:
朋/pang4;變韻母→棚/paang4;變調→paang2
廣東人有時會叫「老友」做「老友記」,會用「老友鬼鬼」來形容與對方很是「老友」。是「老友」想必是「知己」,「老友」加「知己」便得出個「老友己」;「己」讀作「記」便走出個「老友記」。有人就在「老友記」的基礎上創作了「老友記記」;再把「記記」說成諧趣的「鬼鬼」,便走出了「老友鬼鬼」來。
香港人說話中英夾雜,與某人是很好朋友會說成「同佢好friend」,意即大家好「friend的」;「的」音轉作「多1-4」(寫作dor),便走出了「friend dor」來。
1991年5月、6月間,中國華東地區發生嚴重水災,梅艷芳、譚詠麟、徐小鳳、劉德華、成龍等影藝界人士,發起「血濃於水滔滔千里心籌款大行動」。自香港回歸以來,解放軍駐港部隊每年都參加由香港紅十字會組織的無償獻血活動,也做到了與港人「血濃於水」。
近年人們用「血濃於水」來比喻密切不可分的骨肉至親,或同族、同國等關係。其實「血濃於水」並非成語,而是翻譯自以下西諺: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此話的表面意思是「血比水濃」,比喻家庭聯繫往往較其他類別的關係為重要;簡單來說就是,家人總比外人親。據筆者的理解,「血」喻同血緣,如大陸人與台灣人、香港人與澳門人、海外華僑與內地人;「水」喻其他無血緣的人種。即便中國歷代推崇孔子的「博愛」(廣泛之愛)或墨子的「兼愛」(平等之愛),中國人始終親疏有別,面對同血緣者會較非血緣者濃情。「血濃於水」的要義就在於此,當中也說明了「水」也被列入愛的範圍,只是有分次序先後和程度高低而已。
如有人不單不袒護自己人,反而偏幫外人甚至聯同外人打擊自己人,人們會說他:
手指拗出唔拗入(反骨)
「手指」天生「拗入」(向內彎曲),「拗出」(向外彎曲)不就是「反常」了嗎?平情而論,如有人只為或特別為自己人着想,倒也正常。「血濃於水」於這種行為中展現無遺,狀況也可諧趣地說成:
手指咬入唔咬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