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清晨,隆重的升國旗儀式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4周年。 新華社
◆10月1日清晨,小朋友手持國旗在天安門廣場上靜靜觀看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中新社
◆國慶節清晨,聚在天安門前等待升旗的人群。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10月1日清晨,30.2萬市民遊客齊聚天安門廣場,共慶新中國74周年華誕。 中新社

北京天安門逾30萬人徹夜排隊觀升旗禮

香港文匯報訊(綜合記者任芳頡、郭瀚林及新華社報道)10月1日清晨,北京,天安門廣場,來自全國各地30多萬人徹夜守候,只為見證祖國74歲生日這一天,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神聖時刻。萬羽和平鴿翱翔天空,在軍樂團《歌唱祖國》的樂曲中,人群中掌聲、歡呼吶喊聲,伴着歌聲此起彼伏,「祖國萬歲!」「我愛你祖國!」「生日快樂!」的心願和祝福。

天安門廣場上,6歲的小書航穿着小小特種兵迷彩服,模仿着儀仗兵的樣子走正步、向國旗敬禮。「兒子從小就有一個軍人夢,覺得軍人保家衛國,帥氣有擔當。」任律師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一家人經常帶着小書航去各種紅色博物館了解歷史知識,接受愛國教育,「這次是專門帶兒子從上海趕來看升旗的。」

6時6分,一陣鏗鏘有力的腳步聲從天安門拱形城門下傳來,96名解放軍儀仗隊隊員組成的護旗編隊,在遊人的注視下,邁着整齊的步伐由北向南進發。人們屏息凝神,共同等待國旗升起的莊嚴時刻。

「向國旗——敬禮!」6時9分,隨着儀仗隊員的口號聲,《義勇軍進行曲》響徹天安門廣場。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國歌聲中,現場觀眾眼神堅定地注視着鮮艷的五星紅旗緩緩升起。隨着國旗冉冉升起,眾人不斷揮舞着手中的國旗,歡呼聲在廣場上空迴盪。

因熱愛相識 同祝國泰民安

「現在大夥看天安門升旗的熱情真是一年高過一年。」來自遼寧的陶女士幾年前讀大學時曾看過一次國慶升旗儀式,當時兩點半起床,四點趕到廣場仍能佔到不錯的位置。而今再來,凌晨三點入場的她只能排到國博附近,遠遠眺望國旗升起。「很多人前一天傍晚就來了,不怕寒風、席地而睡等升旗。其中學生和孩子特別多,很多人還喜歡從網上搭夥結伴來看。大家因為對祖國的熱愛而相識,共同來到天安門祝福偉大的祖國繁榮富強、國泰民安!」

來自山東的小學生劉星和媽媽站在第一排,人群中,他胸前的紅領巾格外亮眼。「老師在課堂上說過,國旗的一角就是紅領巾。」劉星激動地說,期待着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冉冉升起的時刻。

今年21歲的大學生阿力木從新疆喀什遠道而來,由於喀什還沒有直達北京的火車,阿力木這一趟往北京的路程走了三天,「我幾天前就出發了,就為了看一場升旗儀式。」阿力木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他北京之行的第一站必須是天安門,「能在現場為祖國母親慶祝生日,意義不一樣。」

迎朝陽留念 摘口罩露笑顏

升旗儀式結束後,不少遠道而來的遊客在天安門廣場上留影紀念,新布置亮相的「祝福祖國」巨型花果籃,成為最佳拍照背景。今年,「祝福祖國」巨型花果籃頂高18米,籃體高16米,籃盤直徑12米,花籃籃體南側書寫「祝福祖國,1949-2023」,北側書寫 「歡度國慶,1949-2023」字樣,到處可以感受國慶節的喜慶氛圍。

與去年人群中隨處可見的口罩相比,今年僅有少數市民遊客戴口罩觀看升旗儀式,疫情結束生活重新步入正軌,人們燦爛的笑容訴說着內心的喜悅。

來自河南濮陽的74歲老人駱柳增懷着激動的心情觀看完升旗儀式,與共和國同齡的他在儀式現場感受到無與倫比的震撼。「我提前很多天就來到北京參觀遊覽,最盼望的還是能夠在國慶當天觀看升旗儀式。」駱柳增感嘆近年來生活中發生的種種美好變化。「這些年,家裏土地種植的玉米、大豆收成都很不錯,年年增收,越來越強盛的祖國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富足。」

此時,金色的朝陽照亮整個天安門廣場,人們在溫暖的陽光中合影留念,放飛心中的夢想,迎着朝陽走向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