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祖國的福建、長於上海的洪三和,到了炎熱的安南,整年都是夏季氣候,沒有四季區分,使他格外思鄉,只因故國山河破,無奈暫且棲遲。1945年,國土重光、洪氏思歸心切,於1946年與靚少佳惜別,取道廣州,打算重回福建。不意楚岫雲正與何非凡拍檔,積極編排紅樓新戲——《情僧偷到瀟湘館》,楚岫雲聽到洪三和抵穗,就向何非凡力薦洪氏為該劇舞台總設計,洪只得放棄東歸計劃。

抗日戰爭勝利後的廣州劇壇,不僅何非凡看重洪三和,其他搞劇團的也想將洪三和羅致過去。這時,搞班的有所謂「院聯」的機構,即「海珠」與「樂善」兩家戲院的聯合。海珠戲院此時號稱「院霸」,凡所有新組成的猛班,必在海珠頭台(首演),頭台必然爆出猛劇以吸引觀眾。搞班的目擊《情僧偷到瀟湘館》的布景很有吸引力,所以凡戲必落重本錢搞布景,稱為「大片新戲」。這「院聯」搞的班包括「大龍鳳」、「花錦繡」、「興中華」、「錦添花」等等,其中多數的「大片」,由洪氏製作。「院聯」還在西關大同路租了一間大屋,作為製景場。洪氏日夕就在這工廠操作。洪雖極忙,但製作一絲不苟。他先用黃板紙(紙皮)刻成每場立體景的小模型,交「院聯」敲定,然後着手製作。他不僅設計了每場的模型圖,還自己動手持着一根三四尺長的竹竿,竿上紮好「漆山」,一邊在顏料缽上蘸顏料,一邊舉起竹竿在釘好了的丈來二丈高的畫布上「揮毫作畫」,行內稱這特殊的筆桿為「丈八蛇矛槍」。

從1948年至1957年,先後在「非凡響」、「大龍鳳」、「興中華」、「勝壽年」、「珠江」、「新世界」等粵劇團擔任舞美設計,1958年入廣東粵劇院。在數十年的藝術生涯中,洪三和設計了數以百計的舞台美術布景,代表作有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的《情僧偷到瀟湘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春香傳》、《梁山伯與祝英台》、《小二黑結婚》、《十奏嚴嵩》、《柳毅傳書》、《搜書院》,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荊軻》、《阿霞》、《林沖》、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蝴蝶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百花公主》等。 洪三和還為京劇團、瓊劇團、潮劇團和戰士雜技團的出國演出劇(節目)作舞美設計,均受好評。 ◆文︰葉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