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勳 立法會議員
2023年區議會選舉將於12月10日舉行,這是實施香港國安法以及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首場區議會選舉,是香港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提高地區治理水平的重要一步,令香港進入由治及興的新階段,對穩定香港、推動發展香港發展有重大意義。區議會關係到全港市民的利益,今次選舉意義重大,愛國者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參選資格,期望這場選舉令香港進一步落實良政善治,在地區治理上實現高質量發展。
區議會是不具政治權力、非政權性的區域組織,就市民文化、康樂、環境衞生等事務向政府提供意見,擔當政府與市民之間的橋樑。惟過去泛政治化的環境,令區議會失去原有功能,反而變成政府施政的絆腳石,甚至反中亂港平台。本屆政府提出進一步完善政治體系、重塑區議會,包括加入「愛國者治港」的根本要求,將令區議會重回理性,重點關注地區民生議題,回歸服務社區的本質。今次區議會選舉,議員分別由直選、「三會」成員間選以及政府委任產生,相信更能選出真正有志服務地區、有質素的人士擔任區議員,更好為地區事務提供助力。
區會恢復服務社區功能
區議會選舉的制度進一步完善,堵塞過去的漏洞,而選拔區議員的標準變得更加嚴格,參選者過去的言行都會受到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的審查,堅決防止反中亂港分子進入區議會,並確保選出更具代表性、更有能力、更有質素的地區治理團隊,全面強化地區工作的領導及統籌能力,篩選出真正想為地區居民服務的治港人才,促進社區發展和改進公共服務,解決各跨區民生問題,盡可能做到「地區問題地區解決」。
當區直選和間選的區議員同樣熟悉社區,區議員將可以保持與居民緊密聯繫,接收地區意見,並向居民解釋政府政策,而擁有不同專業背景的區議員可為地區以至不同事務提供更多專業建議。不同背景的區議員相互配合下,將充當好地區居民和政府的橋樑角色,協助政府解說政策,有效推進各地區政策措施的落實。
自去年10月成立的「關愛隊」,在近月的超強颱風和特大暴雨極端天氣的應對和善後工作中,表現積極,為市民排難解困,其作用有目共睹。「關愛隊」中的成員不少是有豐富地區服務經驗的有志人士,將可更好地輔助政府,與區議會一同協力處理好地區問題。
筆者相信,日後的區議會處理各種民生及社區隱性個案,對凝聚社區資源、加強地區網絡聯繫、解決社區問題有更積極作用。新一屆的區議會必定在符合基本法最初定位的情況下,共建關愛社區,為廣大市民謀求福祉,促進香港的良政善治和長治久安。
例如近日推出的「齊撐照顧者行動」,區議員與「三會」、「關愛隊」便可協助政府宣傳,一起推廣關愛照顧者。重塑後的區議會明顯有利於推動地區治理的積極發展,完善地區治理架構,真正解決地區問題,協助政府改善民生。
「愛國者治港」是根本原則
「愛國者治港」的原則是「一國兩制」方針的核心。區議會是香港政治體制的重要部分,改制後確保在地區層面上選出具有愛國愛港觀念的代表,候選人和當選人都需以擁護國家的基本制度和擁護國家為前提,在立場、往績、行事上都要經得起考驗。特區政府在2021年引入區議員須宣誓的規定,違反誓言或不符合擁護基本法、效忠特區的法定要求和條件者,會喪失區議員資格。
筆者留意到近日民主黨表示有意參選,然而該黨主席羅健熙明言民主黨反對區議會改制,指區議會的認受性減少,既然民主黨表明反對以「愛國者治港」為原則的基本立場,如何可以說服各界,民主黨成員是真誠愛國?改制後區議員的基本底線是愛國者,民主黨如仍然不肯改變立場、真誠擁護「一國兩制」、擔當愛國者,全心為居民、為社區服務,只空談希望參選,恐怕難以取得提名入閘。
相信在新制度下,無論是提名者還是選民,都會用好手上寶貴一票,選出真誠愛國者服務社區,讓區議會成為協助政府施政、為民解困的地區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