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語與普通話對外來詞有不同翻譯。網上圖片

香港是一個國際大都會,兩文三語(中文、英文和英語、粵語、普通話)是香港區政府一直加強推廣的語文政策。學生們在日常溝通交流時,常會在一句話裏既包括中文又包括英語,比如問對方:「你中午吃了lunch沒有?如果沒吃的話,我們一起去canteen。」這些情況,我們叫做中英夾雜。因為「lunch」和「canteen」我們的中文都有相應的詞語——「午餐」和「食堂」。

如果中文本身沒有對應的,即是從外語吸收過來的詞語,我們就叫做外來詞,或者叫做外來語,比如:卡通(cartoon)、咖啡(coffee)、馬拉松(marathon)等等。同一個外來詞在普通話和粵語很可能有不同的說法。我們先來一個小測試:

你知道下面這些外來詞的普通話說法是什麼嗎?1.芝士2.梳化3.沙律4.色士風5.披薩6.結他

我們先說說上面跟「吃」有關的詞語:「芝士(cheese)」「沙律(salad)」和「披薩(pizza)」,以上這些詞語,粵語都是按照原語言的發音來翻譯,然後用相似的字音來代替。跟普通話會有一些區別,普通話並不完全按照讀音來翻譯,普通話會說「奶酪」「沙拉」和「比薩餅」。另外的三個跟「用品」有關的詞語:「梳化(sofa)」「色士風(saxophone)」和「結他(guitar)」,粵語也是按照原語言的發音來翻譯,但普通話則會說「沙發」「薩克斯管」和「吉他」。

上面的詞語中,「比薩餅」和「薩克斯管」這兩個詞比較特別,除了前面部分會用讀音翻譯,在音譯後面又加上了漢字來描述,讓大家看到詞語後,即使不知道「比薩」是什麼東西,也是知道這是一種「餅」;又如「薩克斯管」,也是前面使用音譯,後面加上漢字來描述這個東西的外形,是一個管狀的物品。

香港同學常常使用英語,所以在使用外來詞方面多數以音譯為主,那我們在學說普通話的時候,就要查字典,多了解一下了。

下面有一些外來詞,你會翻譯嗎?

詞語:拔蘭地、荷里活、紐西蘭、忌廉

答案:白蘭地、好萊塢、新西蘭、奶油

◆ 吳良媛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