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曾在《人間詞話》中分析「意境」的層次。他說到,「意境」可分「有我」和「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是「有我」之境;而「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是「無我」之境。

王國維先生又說:「『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我皆着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傑之士能自樹立耳。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王國維先生分析了「意境」的分別,在乎「有我」和「無我」之不同。接着他又說到「人生三境界」,就是:「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

他更總結說:「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即是能寫出這些好意境的詩篇詞章,只會是那些大詞人而已。而他引用的佳句,就有晏殊、歐陽修,以及柳永、辛棄疾的名篇佳作。

景深,情深,意境深

我們試選歐陽修的《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來看看,全文是: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作者一起筆,便提問到庭院有幾深?已透出深邃幽怨之感覺。這庭院,不是美景嗎?但究竟有多深、為何這麼深?這已經讓人有一種深沉的感覺,更何況有堆煙的楊柳和無數重的簾幕,使人很有壓迫感,自然有怨艾之情。

首句疊用三個「深」字,寫出裏面的人有如遭封鎖,形同囚居。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獨處,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訴之感。閨閣中人之幽深封閉,是對大好青春的禁錮,是對美好生命的戕害。常有人讚嘆此句用疊字之工,婉曲幽深,耐人尋味。

此詞既寫閨怨,她所念之人,正「玉勒雕鞍遊冶處」,可以說是為找榮華富貴,雕鞍寶馬地追尋他的章台路,即光明的仕途。可惜閨怨中的女子正獨處高樓,她的目光正透過重重簾幕,堆堆柳煙,向丈夫遊冶的遠處凝神遠望,盼見蹤影。這種寫法叫做欲揚先抑,做盡鋪排,如此更能予人以深刻的印象。

下片前兩句用狂風暴雨比喻封建禮教的無情,以花被摧殘比喻自己青春被毀。暮春三月,百花盛開,這女子不覺得好嗎?遺憾的是她看到的是「雨橫風狂」。無奈的她要「門掩黃昏」,不去欣賞。

第三句「無計留春住」也是名句。她不能留住美好的時光,更無計留住君,是那麼無可奈何。春光將逝,流年似水。結尾兩句「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寫女子的癡情與絕望,含蘊豐厚。

雖說「淚眼問花」,何嘗不是含淚自問?「花不語」,人也無語。花不是迴避答案,只因人與落花同苦命,也是無語凝噎。就讓片片落花飛落鞦韆架吧,花與人的命運是一樣的無奈。

有人形容此詞「詞風深穩妙雅」。所謂深者,就是含蓄蘊藉,用以說明全詞特色之所在。不妨說這首詞的景寫得深,情寫得深,意境也寫得深。一代女詞人李清照曾在她的《臨江仙》詞序中說:「歐陽公作《蝶戀花》,有『深深深幾許』之句,予酷愛之,用其語作《庭院深深》數闋,其聲即舊《臨江仙》也。」即是說李清照極愛此詞,並仿作《庭院深深》數闋。李清照距歐陽修之年不遠,所說當不誤。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深深庭院,就有着一顆被禁鎖着的心靈。這女子的芳華,也如同飄零的落花,隨風而去。她想留住春,她更想留住他。道是風雨無情,人也無情。他用「亂紅」,不是「落紅」,也不說是「落花」。作者用這一個「亂」字,加深了女子的無奈、無助的感覺,可見作者修辭煉字的功力。

◆雨亭(退休中學中文科教師,從事教育工作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