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慶梅

時隔多年,我依然記得在家鄉的荷花塘邊欣賞圓月亮的情景。荷花塘裏的荷花盛開得嬌艷無比,一輪圓月亮懸掛在天空,月色如同輕紗一般籠罩着荷花塘。荷花塘清幽靜謐,月華純淨,盡顯明月映照荷花塘的清麗之美。每當中秋佳節來臨之際,我喜歡仰望天空的圓月亮。檸檬色的光暈包圍着一輪明月,明月冉冉升起,宛若一個銀白色的大玉盤,純淨明亮,晶瑩剔透。碧空如洗,圓月如盤,一輪圓月亮懸掛在天空中。圓月亮又圓又大,明晃晃地懸浮在雲朵之間,雲朵飄浮移動,圓月亮在雲朵裏躲貓貓。

月色朦朧,輕盈柔美,我和小夥伴相約到荷花塘裏看圓月亮。一枚圓月亮映照在荷花塘裏,灑落一池塘的銀輝。圓月亮的光輝映照在水面上,水面上波光粼粼。明鏡般的池水清澈見底,在碧綠色的荷葉和鮮艷的荷花襯托下,月光下的荷花塘景色宜人。我們不由自主地唱起童謠:「荷花塘,水汪汪,水裏有個圓月亮。圓月亮,明晃晃,綠裙擺,圓臉龐,你說漂亮不漂亮?」

皓月當空,月色柔美,荷花塘裏的荷花盛大綻放,粉紅色的荷花艷麗多姿,或含苞待放,或傾情綻放。荷花散發着淡淡的清香兒,清香氣飄盪在荷花塘裏,連空氣中也瀰漫着荷花的清香味。細長的荷葉莖幹頂着一枚枚荷葉。碧綠色的荷葉亭亭玉立於水面上,如同一個個小圓盤。荷花塘裏的池水清澈寧靜,偶爾有一群魚兒游過,甩出一道銀白色的亮光,一圈圈漣漪便蕩漾開來,漣漪傳遞着荷花與圓月亮的秘密。四周蛙鼓聲聲,震耳欲聾,蛐蛐兒笛笛鳴唱着,螢火蟲掛着小燈籠,在四處遊走。

欣賞過荷花塘裏的圓月亮,我們便一溜煙地跑回家裏吃月餅。中秋佳節的夜晚最是忙碌,正值秋收秋種時節,刨紅薯,拔花生,掰玉米,各種農活忙不完。院子裏的木棚架子上的絲瓜南瓜和葡萄成熟了,一串串紫紅色的葡萄懸垂而下,豐收的喜悅映在人們滲滿汗水的臉上。院子裏的大槐樹下擺着桌子,桌子上擺着3盤子禮品,用來慶祝中秋和糧食豐收。一盤子月餅、一盤子石榴、一盤子花生等各種果子,月餅代表中秋月圓之夜一家人團團圓圓,石榴寓意多子多福,日子紅紅火火,花生果子等慶祝風調雨順,年年有個好收成。

中秋節裏,最吸引小孩子的食物是月餅。月餅小巧精緻,每個月餅的中間都印着一個紅色的梅花印。我們將小小的月餅捧在手心裏,就像將天上的圓月亮捧在手心裏。抬頭仰望天空中的圓月亮,圓月亮圓潤飽滿,銀光映照疑似一片露霜,白玉盤姣姣,冰清玉潔,廣寒宮寂寂,若隱若現,桂花樹婆娑,枝繁葉茂。看看手心裏的月餅,居然不忍心吃下,只品嘗一小口,便覺月餅酥脆香甜。月餅的皮子層層疊疊,薄如蟬翼,香噴噴的月餅刺激着味蕾。月餅的餡料甜甜糯糯,青色與紅色的果肉絲纏裹在餡料裏,有時咯崩一下,咯了牙,那肯定是一塊小小的冰糖。

酥脆甜糯的月餅是中秋佳節必備的禮物,人們相互贈送月餅,以增強親朋好友之間的情誼。我見過家鄉人製作月餅,左鄰右舍合夥製作月餅。製作月餅的工藝繁瑣,巧手的媳婦們聚在一起,配合默契,合作愉快。她們用開水燙熟麵粉,再澆淋上花生油,將麵粉糰子反覆揉搓。然後用擀麵杖將油麵擀壓,摺疊再擀壓,反覆幾十次,經過反覆擀壓過的麵皮層疊着。把花生米、南瓜子和芝麻炒熟,碾碎後用來製作餡料,餡料裏還要放橘皮絲、青蘿蔔絲、白砂糖、冰糖等。人們將烤製好的月餅涼透,再用草紙包裝好,一圈圈纏繞上細線,紮繫結實,在月餅的包裝細線之間塞上一張小紅紙條。包裝好的月餅擺在案板上,按照出資份額分配給各家。

月兒圓圓,丹桂飄香,院子裏的桂花樹盛開了,金黃色的花朵兒一簇簇,小巧雅致,散發出芳香味兒。桂花的香味濃郁,香氣襲人,桂花香飄散在庭院裏。我們品嘗着月餅,圍坐在一起聽故事。有關月亮的故事吸引着我們,我們聽得如癡如醉,心裏充滿對圓月亮的憧憬。那年在青島過中秋節,我欣賞圓月亮的地點選擇在了大海岸邊。海面上波濤湧動,海岸邊浪花飛濺,朵朵浪花映照在輕紗般的月色下。一輪圓月冉冉升起,宛若一枚玉輪,又酷似天鏡,圓潤飽滿,清澈清亮。圓月亮的四周籠罩着一圈淡黃色的月暈,皓月當空,月華柔美。圓月亮映入大海裏,海面上閃動着粼粼彩光。在嘩啦啦的浪花聲裏,仰望着天上的圓月亮,欣賞着浮動在大海裏的圓月亮,我驀然想起了映照在荷花塘裏的圓月亮。

圓明如鏡,月照鄉情,天涯海角共此時。圓月亮裏蘊含着華夏傳統文化文明,意味着遠離故鄉的遊子在此刻團聚,以及期望瓜果飄香的豐收願景。但願花常好,月常圓,人康健,花好月圓,美好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