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亮
王正亮,在父親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初中已接觸玄學,後得佛法老師傳授陽宅風水及文王卦。直到2013年,通過禪定悟出與際遇相應之姓名學,依此因緣,公開奧秘,望有緣人得到裨益。
首先,中國古籍稱日本為倭國,故稱倭寇,而倭寇又稱八幡,是指13世紀到16 世紀侵略朝鮮、中國沿海各地和南洋的日本海盜集團,除沿海劫掠以外,主要從事日中走私貿易。
說到倭寇不得不說日本人的民族性,由於日本的地理位置在中國的東面,面積相對大的國家,他們的民族性深受甲木乙木的五行唯識所影響。正向時水生木,日本人會自強不息,行事認真,行事思考非常人性化,創新非強項。但模仿,加以改造非常貼心,人性化,每個細節都重視,所謂匠人精神,這正是乙木枝枝節節的特性。由於木性敏感,一受金剋就會反差,由慈心變成殘忍。如果甲木受剋會造假,行事沒有底線,逢甲木野心大,會侵略他國,所以在明嘉靖年間的倭患猖獗,若非有抗倭英雄戚繼光,相信當時沿海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將受到嚴重的傷害。
戚繼光姓名五行組合壬水己土和癸水,本來壬水是自由主義者,不愛被人束縛,但由於有己土,陰水剋「壬」陽水,即有情自我管束,所謂人貴自重,自然為人莊重,正直,而姓氏所代表我「壬」屬大水較之於代表競爭,大部分都是勝利一方。
而戚繼光的背景及明朝嘉靖年間與倭寇周旋的激烈情況如下:
戚繼光,字元敬,山東蓬萊人。戚繼光六世祖戚詳原是朱元璋部將,東征西討近30年,最後在雲南戰死。明太祖追念戚詳功績,授他的兒子戚斌明威將軍,世襲登州衛(今山東蓬萊)指揮僉事。
1544年,父親戚景通病死,17歲的戚繼光承襲了登州衛指揮僉事,從此開始了他的軍職生涯。兩年後,戚繼光分工管理屯田事務。這時,衛所的軍丁大多逃亡,屯田遭到破壞,海防受到很大影響。戚繼光了解了這些情形,進行清理整頓,很快收到成效。
戚繼光調到浙江抗倭前線後,發現軍隊缺乏訓練,臨陣畏縮,根本不能打仗。針對明軍兵惰將驕,紀律鬆弛,戰鬥力低等弱點,戚繼光兩上「練兵議」,並以「殺賊保民」為號召,在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9月親自往義烏、金華招募素質良好的礦工和農民入伍,經過數月的精心編制與嚴格訓練,組成3,000多人的新軍。
新軍在戚繼光領導下,紀律嚴明,作戰英勇,對百姓秋毫無犯,多次建立戰功,戰鬥力非常強,被人們譽為「戚家軍」。
1561年4月,倭寇聚集了一萬多人,駕數百艘戰船,又一次大舉侵擾浙東的台州和溫州,騷擾了大片地區,聲勢震動了整個東南。戚家軍迅速出擊,先在龍山和雁門嶺打敗倭寇,接着馳援台州,在台州外上峰嶺設伏。戚家軍士兵每人執松枝一束,隱蔽住身體,使倭寇以為是叢林,等倭寇過去一半,立刻發起進攻。士兵一躍而起,居高臨下,猛烈衝鋒,全殲了這股倭寇。台州的戰鬥歷時一個多月,共斬殺倭寇1,400多人,燒死溺死4,000多人。戚繼光因功升為都指揮使。
這時,福建沿海倭患嚴重,福建巡撫向朝廷一再告急。戚繼光奉命到福建抗倭,僅僅3個月,就蕩平了橫嶼、牛田、林墩3個倭寇巢穴。戚繼光升任都督同知,總兵官,鎮守福建全省及浙江金華、溫州二府。
不久,倭寇又聚集了2萬多人,陸續在福建泉州、漳州、興化等地登陸。戚家軍分成數支,和倭寇展開激戰,在一個月內就打了12次勝仗,殺死倭寇3,000人。1563年11月,2萬多倭寇圍攻仙游。仙游軍民晝夜在城上死守,情勢十分危急。戚繼光調各路明軍,切斷仙游倭寇與福建其他各處倭寇的聯繫,對圍攻仙游的倭寇發起總攻,一舉把這批倭寇消滅了。仙游大捷是以戚家軍為主力的明軍繼平海衛之戰後的又一重大勝利,共殲滅倭寇2,000多人。
接着,戚繼光又在同安、漳浦兩地指揮戚家軍大敗倭寇,使福建境內倭患平定下來。1565年以後,廣東總兵俞大猷官復原職,戚繼光任職副總兵配合抗擊倭寇。經過戚繼光、俞大猷等抗倭將領的共同努力,以及沿海軍民的浴血奮戰,到1566年時,橫行幾十年的倭患,基本得到解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