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賢到過渡性房屋開放日視察,聆聽負責人講解。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香港不少基層家庭居於劏房等不適切居所,生活環境惡劣,香港特區政府推出的過渡性房屋,讓長期輪候公屋和有需要的基層居民入住。特區政府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昨日到旺角出席該局舉辦的第二次過渡性房屋開放日時表示,過渡性房屋入住狀況理想,截至上月底已有約7,8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正在使用,未來還有13,200個單位提供,而特區政府今日更會推出電子平台「住得易」,供市民透過網上申請過渡性房屋,令申請過程更有效、更迅速,讓居民可以盡快入住。

房屋局昨日在旺角社區會堂舉辦第二場的過渡性房屋開放日,多個營運過渡性房屋項目的機構參與,為市民介紹該些項目的居住環境、交通配套,以及生活設施等,並可即場接受有需要人士即場遞交申請,更提供專車往返4個正接受申請的過渡性房屋項目,包括元朗的「仁愛居」、荃灣的「荃福居」與「仁濟軒」,以及長沙灣的「順庭居」,4個項目合供提供950個單位,有超過180人乘坐專車到上述項目參觀。

正接受申請四過渡屋資料

部分單位已入住第二批居民

現場人頭湧湧,不少基層人士到場,會堂外更排起輪候入場的長龍,全日入場超過1,200人次。何永賢到場了解情況,她表示,現有過渡性房屋項目連同未來投入使用的單位總數達2.1萬個,較原本目標兩萬個單位更多,而各項目入住情況理想,當中市區及擴展市區項目入住率平均超過90%,部分單位已流轉供第二批居民入住使用,個別項目的單位已住了兩三轉,有些住戶已上樓 ,使用率更達110%。至於新界的項目,入住率亦平均約有87%。

原有交表渠道維持不變

她又指,局方今日將推出電子平台「住得易」,居民可透過手機或電腦查詢申請資料及登記項目,令申請過程更有效及迅速,讓有需要人士和家庭可以早日改善居住環境。「住得易」平台操作簡單,申請者只需按指示輸入所需基本資料和選擇希望入住項目,便能在短時間內完成申請,且網上遞交申請後會即時收到確認短訊,當中附有申請編號供日後查詢申請進度和結果。該平台未來亦會陸續加入數據收集、統計和分析等功能。為照顧不同申請者需要,原有遞交中央通用申請表格的渠道維持不變,包括郵寄、電郵和傳真。

對於早前元朗恒莆新苑過渡房屋有單位在大雨後滲水,她回應指出,有關承建商將一力承擔維修責任,現已有六成單位完成維修,該局會密切跟進有關情況,相信可處理問題,預計不會影響原定入伙時間。

市民憂市區過渡屋爭崩頭

黃先生。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到場查看項目詳情的黃先生對香港文匯報表示,希望可申請啟德的過渡性房屋,因他現居於九龍區及在市區上班,入住啟德會更方便,惟該項目明年入伙,有太多人申請,不知道自己成功申請概率有多少,直言若無法入住啟德過渡性房屋,亦不會選擇其他區,惟有繼續租房。他居於百多平方呎的套房,月租5,000多元,「我做保安月收入1.8萬元,除租金外,搭車食飯等基本生活花費約6,000元,剩下金錢又要交保險。」

他申請高齡單身計劃的公屋已3年,現仍未成功上樓,讚揚過渡性房屋項目非常好,但認為可適當放寬高齡單身長者申請公屋的收入限制,「一個人申請入息限額為12,940元,兩人約1.9萬元,實在太低。」

翁女士現與兒子及8歲孫女居於香港仔石排灣,形容居所「好逼」,月租加水電費每月要花費3,000多元,靠綜援維生,申請公屋已經有10年,而她曾向房屋署查詢輪候進度,對方表示仍需要繼續輪候,而她想申請南區的過渡性房屋,因孫女於石排灣上學,在南區居住較方便,若未能入住南區的項目,唯有申請附近區域的項目。

合約將到期未上樓 住戶:唔知點算

過渡性房屋開放日,參觀者人頭湧湧。小朋友駐足觀賞過渡性房屋模型。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香港特區政府協調各志願機構推出過渡性房屋項目,讓不少輪候公屋的基層家庭得以暫時脫離惡劣居住環境,然而過渡性房屋約期通常只有兩年,有申請公屋多年有望上樓的居民對於是否申請過渡性房屋煩惱,擔憂遷入過渡性房屋未幾便要再搬遷到公屋單位,要花費不少時間和金錢,大感進退兩難;亦有正入住過渡性房屋的居民表示,之前的過渡性房屋單位租約即將到期,未知能否成功申請入住新的項目,形容到時「唔知點算」。

憂入住不久可上樓 輪候戶陷兩難

許女士。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51歲的許女士一家三口居於大圍一間鐵皮屋,她指出現時的租金加水電費每月花費約5,000元,丈夫已退休,只有她一人做清潔工,以不足兩萬元收入維持家庭開支,而15歲的女兒在大圍讀中學,相關花費亦不少,因此希望申請過渡性房屋以節省開支,並期望申請馬鞍山或大埔的過渡性房屋,因交通較方便,女兒也不用到太遠的區域上學。

不過,許女士就算成功申請過渡性房屋單位,亦陷入是否搬遷的難題,表示申請公屋單位已有5年多,「去年11月份已見了主任,但至今仍未獲派公屋單位,不清楚什麼原因,向房屋署查詢,對方則指是未輪到他們的申請號碼,要我耐心等候。」

她擔心花錢搬往過渡性房屋後才收到編配公屋單位的通知,故要與丈夫商量要否申請過渡性房屋,「如果申請過渡性房屋一簽約就要住兩年,不清楚會否提前可以上到公屋,但又擔心住完兩年都仍未上樓。」倘遷入過渡性房屋後獲編配公屋,即要搬家兩次,當中要花費不少時間和金錢,因此現時感到苦惱。

陳女士。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另外,陳女士一家三口申請公屋單位已有8年多,現居於港島的過渡性房屋項目,每月租金加水電費只約2,000元左右,惟租約即將屆滿,表示明年就要搬遷,而兒子現於港島讀書,因此想繼續申請港島的其他過渡性房屋項目,「但我亦不知道幾時可以上公屋,現時住的過渡性房屋年期太短,又要搬屋,但不知可否申請到港島區其他過渡性房屋,如果申請不到,到時點算?!」

責任編輯: 趙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