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日本經濟產業省去年聯合豐田、索尼、軟銀和三菱等8間日企,共同設立新的半導體企業Rapidus,豪言要在2027年實現量產2納米芯片。然而業界分析直言,日本的芯片製程與2納米相去甚遠,技術升級需時極長,日本不論人才、技術還是資金都有明顯不足,短短4年就要量產2納米芯片恐是「空中樓閣」。
資金缺口大 人才斷層
日媒報道稱,經產省為興建Rapidus,鼓勵8間企業合共出資73億日圓(約3.8億港元),日本政府提供700億日圓(約37億港元)補貼,以及約3,500億日圓(約185億港元)財政預算。然而業界分析要興建一條2納米芯片的試生產線,就需要足足2萬億日圓(約1,059億港元),如果要建成量產線,更需要3萬億日圓(約1,589億港元)。公司日後運營不排除要依靠首次公開募股(IPO)、增加出資企業才能彌補資金缺口。
報道還提到,Rapidus現時僅招募約100名員工,生產2納米芯片則需要約2,000道複雜工序,即使運用人工智能(AI)和自動化等技術,也要招募至少500人。日本半導體產業多年面臨本地人才斷層,分析指日方必須和歐洲最大的芯片研發機構IMEC合作,才有望到2027年湊夠人手。
也有從業者擔憂,Rapidus即使真正實現2納米芯片量產,也需要尋找類似蘋果公司等大規模採購尖端芯片的客戶。如果僅依靠伺服器和超級計算機等客戶,公司能否盈利都存在疑問,日後能否實現技術更新換代更是無法保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