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暑假,北京頤和園吸引不少旅客前來參觀。資料圖片

暑假時我到北京旅遊,重遊頤和園。當時園內有大量遊學團,某某機構的導師帶着一群學生,領着小旗子,學生通常都戴着同顏色的鴨嘴帽,每到一個地方就會停下來聽老師講解。我也偷偷地聽,還是那耳熟能詳的故事:「1885年,慈禧太后挪用3,000萬北洋海軍軍費重修頤和園,導致中國在甲午戰爭戰敗予日本。」這故事與我中學讀書時的內容近乎一樣。

後來到大學讀歷史,接受比較嚴格的歷史學訓練,最終發現歷史真相還真的並非如此,今期專欄就說說這個題目。要驗證慈禧是否挪用北洋海軍軍費修築頤和園,最直接的方法是查證頤和園修築費用的來源。頤和園的經費來源是多元化的,學者考證與海軍有關的有三項:海軍衙門經費、海防捐和海軍巨款。

首先,海軍衙門經費與李鴻章的北洋海軍軍費並無直接關係。海軍衙門是清朝管理全國海軍的中央部門,海軍衙門大臣奕譞主持,旗下再有北洋海軍,由李鴻章負責。所以,北洋海軍軍費來自海軍衙門的撥款。史料上,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海軍衙門從本屬於北洋海軍軍費上撥走,再撥入頤和園的修築費用。與之相反的是,由於北洋海軍每年軍費根本不足,反而需要單獨上奏海軍衙門格外撥款。歷史上,海軍衙門的確有撥款修築頤和園。至於為何海軍衙門挪用經費修建頤和園?這和奕譞私心有關。1887年,光緒帝親政,海軍衙門大臣兼頤和園新修奕譞是光緒帝的親父,他相信頤和園的建成有助慈禧搬離紫禁城,那麼自己親兒子便可以大展鴻圖。所以,海軍衙門才動用經費加快修建頤和園,這次撥款與北洋海軍毫無關係。

其次,海防捐也與北洋海軍軍費無關。清朝末年,經歷多次列強入侵和太平天國的內亂,清朝國庫並無額外資源建設海防。海軍衙門最終以海防的名義募集社會捐資,以虛職的官銜作為回報,也就是所謂的賣官鬻爵。海防捐的費用大部分被挪用到修築頤和園,但也有一部分成為鐵路修建費用。無論如何,這筆錢原本便不屬於北洋海軍,從來也沒有打算用作北洋海軍,不能視為挪用。

「海軍巨款」終用作購軍火抗日

最後,「海軍巨款」的使用可能還需感謝慈禧的英明。1888年,甲午戰爭前夕,李鴻章希望沿海省份的總督、巡撫能籌資報效頤和園工程。當時中國千瘡百孔,還要籌資修建奢華公園,這種藉口是無法擺上枱面。當時的奕譞修園心切,決定以海軍名義募捐,各省督撫因而踴躍捐款,最終共籌得260萬両,這筆籌款被稱為「海軍巨款」。先不論這筆錢與北洋海軍有沒有關係,當奕譞打算將此筆額外巨款投入園林修建時,慈禧是反對的。她認為此筆巨款既然以海軍名義籌得,應該存在外國銀行,所得利息可貼補頤和園,但其本金必須用於將來的海軍建設。事實上,海軍衙門最終將此筆巨款存入天津的外國銀行和洋務企業。甲午戰爭爆發後,慈禧頒布懿旨,將「海軍巨款」如數提出,購買軍火以對抗日本。這些事跡全部都有白紙黑字材料可以佐證。

理性分析下,沒有證據證明慈禧太后下令挪用北洋海軍軍費,反而是底層手下為了個人目的而挪用部門公款討好上司。即使如此,其經費也並非來自北洋海軍,慈禧本人甚至下令要巨款支持戰爭。

由此可見,北洋海軍戰敗與頤和園的重修關係不大。若以此認為慈禧要為甲午戰爭的戰敗負上全責,頤和園就是證據,這些講法毫無理據,也站不住腳。

◆追昔(歷史愛好者、中國研究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