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勞工處推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容許售貨員、侍應、收銀、初級廚師等26個工種輸入外勞,僱主可由今日起提交申請。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昨日在電視節目上指出,僱主必須先真誠、盡最大努力在本地招聘人手,未能成功招聘下才可申請輸入外勞,勞工處把關時有權查看應徵者資料,亦可查問僱主為何不考慮個別應徵者。孫玉菡重申,如有僱主造假,一年內不得再申請,認為是合理範圍,對僱主而言已是很大代價。
申請補充勞工的條件是以相關工種的工資中位數先進行四星期的本地招聘,未能成功招到人手才可輸入,需時3個月完成。孫玉菡指出,已盡量將審批時間壓縮,並強調是在顧及保障本地工人就業優先,以及商界發展和需要間取得平衡。他表示,會將每宗個案資料轉介予勞顧會勞方委員及工會,他們可將職位空缺轉介予工人,希望循以往登報等途徑以外再加強嚴謹程度,以顯示對工人的重視。
對於勞顧會勞方代表特別關注售貨員、送貨員、收銀、文員等10個工種的情況,孫玉菡指勞工處會「睇緊啲」,會特別安排資深人員審視相關申請,希望做得更謹慎穩妥,確保不會有僱主濫用機制,「每一個步驟都睇清睇楚,確保溝通過程與處理過程,都是做到最好、最嚴謹。」
若僱主強調未能成功招聘是面試者表現不佳又是否合理的理由,以及勞工處將如何核實等疑問,孫玉菡承認,確實很難有把劃一的尺去判斷真實與否及是否合理,「但我們兩邊都會問,再作對照。」至於會否有煞停機制,他認為是「言之過早」,並強調會定期向勞顧會匯報情況。
另外,孫玉菡指早前分別與柬埔寨及孟加拉的駐港總領事會面,商討引入更多來自有關國家的外傭。他很高興孟加拉駐港總領事表示,已有數百名傭工完成培訓可以來港,正進行溝通,希望可令外傭供應更多元。
評論